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鸡传支,主要有两种发病类型:鸡腺胃型传支和鸡肾型传支。 鸡腺胃型传支 流行特点:⑴病程长、传播速度慢、死亡率低。潜伏期长,发病时间可达20-40天,甚至更长。一般发病前几天症状不明显,逐渐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后期体重为正常鸡的1/3-1/2,病初不见死亡,十几天后出现零星死亡,20-30天为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病死率10%-30%,并发各种应激时死亡率会有所增加。⑵各种日龄鸡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30-80日龄的小蛋鸡。⑶大量临床调查表明,凡是用过腺胃型传支油苗的鸡群比不用油苗的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 临床特点:鸡体极度消瘦,采食量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闭眼缩颈,羽毛蓬乱,嗉囊空虚,排白、稀便呈绿色,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眼肿、流泪。 病理变化:病死鸡机体消瘦,皮肤干燥,脱水,腺胃水肿显著,似乒乓球状,腺胃壁增厚2-3倍,腺胃乳头出血,且凹凸不平,挤压有乳白色分泌物流出,腺胃空虚,肌胃变小,肠道有不同程度出血、溃疡,肝肿大,肾苍白,有尿酸盐沉积。有的病例肝、肾脏无明显变化,胸腺、法氏囊萎缩(区别于新城疫),气管出血且有白色结痂。 鸡肾型传支 流行特点:肾型传支并不是由独立病毒引起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传支病毒株在鸡的泌尿器官上的一种特殊表型;或者说,它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某些嗜肾性传支病毒对鸡的全身性感染过程中在肾脏上的一种突出表现。 本病只感染鸡,肉鸡特别易感,其他家禽不感染。雨季和寒冷季节多发。以地区性散发形式为特点。易感日龄在15~50日龄之间,尤以3~6周龄为发病高峰,此点与传染性法氏囊病几乎雷同。 肾型传支的典型病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周龄左右)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常被忽视而在2~4d后消失;第二阶段在发病后7~10d(即4周龄左右)出现死亡高峰,鸡群全身症状突然加重,精神沉郁,厌食,排出灰白色稀便或白色糊状粪便,有时呈水样下痢,严重失水,脚爪干枯(俗称“枯脚杆”或“干爪病”)。整个病程21~25d,死亡率10%~30%。一般在6周龄以后病情趋缓,死亡率降至1%以下,但生长明显缓慢,饲料换肉率下降。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适时接种疫苗。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而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群密度,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防止继发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对肾型传染性气管炎,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和Na+,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饲料加玉米,减蛋白,最起码加50%的纯玉米,不管是颗粒料还是预混料,都要加50%的玉米。连用4到5天,而后换成正常的。 2.水里面加小苏打通肾,其余的通肾的药不用,小苏打用1%--1.5%。。也就是1000水就是15斤小苏打,如果3000斤水就是45斤,呵呵,24小时服用,很可怕的,几十斤倒在水里都是泡泡,可一天下去明显减少死亡,三天就几乎没有死亡,不过会有会腹泻,可停药就好了,小苏打三天就行了。 3.饲料里面加抗病毒的中药,最好用大公司的中药。一只鸡2克,连用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