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的控制
制定猪瘟的免疫保健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如下几点:
仔猪的免疫时机一定要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最好是绘制本场的母猪母源抗体的消长曲线图。一般18日龄抗体滴度最高,35日龄低于保护水平。
免疫的剂量一定要适当(1—6头份)。
组织苗的保护效果要好于细胞苗的效果。
有必要使用增强佐剂以加强免疫效果。目前通常使用的佐剂有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的乳剂以及左旋咪唑注射液。
凡是非真空包装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
稀释后6小时之外的疫苗全部废弃。
尽量不要采用乳前免疫。
过敏猪只使用肾上腺素解救。
淘汰免疫水平低(免疫抗体低)的母猪或野毒阳性母猪。
不同的检测结果下的免疫计划应该有所变化,种猪一般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在断奶前7天左右接种。
仔猪的免疫分以下情况实施:
a.猪瘟野毒检测阳性的猪场保健计划:
连续半年乳猪超免;35日龄左右二免;50—60日龄左右三免。
b.时而出现猪瘟散发病例的保健计划:
首免25日龄左右;二免60日龄左右。
c.猪瘟检测阴性的猪场:
仔猪50—60日龄免疫一次;种猪场最好30日龄左右免疫一次。
伪狂犬病毒的控制
由于伪狂犬病毒是一种特别的疱疹病毒,其感染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也很复杂,因此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次免疫接种不可以阻止猪只再次感染伪狂犬病毒和排放病毒,因此免疫接种计划应该建立在免疫监测的基础上。
如果免疫接种是在野毒感染之后,免疫接种的效果不会太理想,需要多次连续的免疫接种基因缺失疫苗,最后发病率才会逐渐降低。
当猪群发生伪狂犬病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淘汰阳性母猪和发病仔猪,同时对所有猪群用基因缺失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滴鼻免疫和肌肉注射相结合)。
当长时间没有接种疫苗的带毒猪只发生应激(比如母猪产仔,仔猪断奶等)或者受到某些药物(例如地塞米松)的刺激时,猪只体内的野毒可能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引起猪只发病和长时间排毒。因此一定要有连续的高密度的免疫接种计划,直到野毒的数量明显减少后,再调整免疫接种计划。
当有野毒感染量较大时,滴鼻免疫的疫苗毒竞争不过野毒的占位,所以滴鼻免疫的效果不会显现。
考虑到伪狂犬病的危害性以及伪狂犬病的流行和感染特点,笔者针对猪场的不同感染压力有如下的免疫接种建议:
阳性率在10%以下的猪场:
通过检测,淘汰阳性猪只,然后第一年所有种猪接种基因缺失苗3—4次;仔猪出生时滴鼻免疫一次,3—10周龄时二免。第二年所有种猪接种2—3次,仔猪7—10周龄接种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再免疫一次,产前2—3周免疫一次;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阳性率在10—20%的猪场在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同时:
第一年所有种猪接种基因缺失苗4次,仔猪出生1—3日龄时滴鼻免疫,4—9周龄二免;后备猪配种前再免一次,产前还要免疫一次;
第二年所有种猪接种基因缺失苗3次,仔猪7—9周龄免疫一次,后备猪配种前再免疫一次,产前加强免疫一次;
以后每年种猪免疫2次,仔猪7—9周龄免疫一次,后备猪配种前免疫一次。发现阳性病例,一律淘汰。
阴性种猪场:
每年免疫接种2次,仔猪6—9周龄免疫接种一次,后备猪配种前和产前各接种一次基因缺失苗。
阴性商品猪场:
只接种种猪,每年2—3次,同时搞好生物安全管理,引种要注意接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