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锋(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生猪养殖在“十二五”期间仍然是畜牧业的核心。作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养猪业产值约1万亿,占畜牧业总产值35%,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5%。2010年畜牧业整体盈利水平影响到投资,也影响到2011年的发展。今年下半年养猪盈利水平上升,我们对明年的判断也是比较乐观的。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资金重点投入到“三农”和中小企业,这些都将有利于养猪行业发展。
黄德钧(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养殖行业正处于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四大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猪场的建设与管理。第二个是疫病防治。第三个是组织模式的创新。第四个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此外,在规模化的养殖过程中,大型猪场都会面临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饲料原料的扩张;第二大问题就是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的突破;第三个问题就是能否把握好环境污染的治理。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生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关于种猪育种
陈瑶生(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就是体现在一个长期运作的、持续的、规范的种猪育种计划,这是无法替代的。
张伟力(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在中国讲养猪,一个是“白道”,一个是“黑道”,“白道”是指普通的瘦肉型,“黑道”是指本地猪。我希望大家两者兼取。当代最先进的选猪育种方向可以归结为四句话:养大猪、养快猪、养名猪、养爱猪。
关于疫病防治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 “养中预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其他,疫苗与药物预防只是手段,诊断与监测是保障。另外,要把疫病控制的关口前移,不要过分依赖疫苗、药物。养猪生产应该考虑哪些疫病该用疫苗,哪些疫苗该用,哪些活疫苗应该少用和不用,还有该采取何种免疫程序,这些问题都应该去思考。
李晓成(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猪群疫病流行动态分析:第一是猪高热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依然很高,流行态势与2010年相似,总体强度有明显下降趋势。第二是PCV2型的流行态势进一步加剧,仔猪、育肥猪发病加剧,这几年发现临床病例越来越多。第三是临床主要表现形式、指数发病率高、症状多样性、混合感染仍然是主要的因素。第四是中小规模养殖场出现疫病风险较高,流行强度较大。
童光志(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始疫苗没有经过任何修饰,保留原始个性,效果非常好,但是不安全。常规疫苗过分强调共性,忽略个性。基因工程疫苗保留主要的,丢弃次要的。这些都是有缺陷的,我想未来的疫苗应该是怎么样的?既要保留共性,也要找回个性。未来疫苗应该是分子疫苗,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张桂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主任):如果要防控疫病,首先要提高养殖人员的素质,实施科学的饲养和生物安全措施,加上适当的疫苗免疫及兽医。免疫程序以后,可能就没有兽医的事,但我们现在都围着兽医转,这是本末倒置。防控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做好每一个细节,整个猪病防控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