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腔上囊病
本病由传染性腔上囊病毒引起。突然发病,高发日龄在20--60之间,特别是30日龄 左右多见。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一般为20%--30%。当有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时, 死亡率可超过40%,该病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多数鸡群在发病后6--7天疫情趋于平 稳。鸡场一旦暴发该病,以后每批雏鸡均可感染发病。病鸡精神萎靡不振,瘫卧、 震颤,排米汤样稀便鸡群在发病后3--4天达到死亡高峰。
病理变化
病死鸡脱水,皮下干燥,眼球下陷。胸肌 和两腿外侧肌肉出血, 呈涂刷状. 胸肌、腿肌严重出血 。腔上囊肿大,水肿,腔上囊粘膜出血,囊肿大、发黄,浆膜下水肿(图1)或出血,囊腔粘膜出血,腔内有的充满混浊的粘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病愈后鸡的腔上囊萎缩、变小甚至消失
鉴别诊断
该病的高发日龄与雏鸡阶段新城疫的发病日龄相似,实践中也确有两种疫病同时发 生或先后发生的。但新城疫没有肌肉出血,也没有肾和腔上囊的特征性病变。另外, 应注意与磺胺类药物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的出血综合征相区别。
防治
奇特效的治疗药物,为了使雏鸡有较高水平的母源传递性抗体,必须做好亲代鸡 群的人工免疫接种,使之保持高度、持久和一致的免疫力、能使子代鸡群在育雏的 早期免受传染性腔上囊病毒感染。
育雏后期及育成阶段鸡群,主要靠获得性免疫保护,故必须在母源抗体基本消失之 前适时地免疫,使之有充分的免疫力才能保护育成阶段的安全。为此,建议在种鸡 群开产前进行IBD油乳剂灭活苗免疫, 而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选择适宜的弱毒疫苗进 行预防接种。
在IBD预防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育雏、 育成阶段使用的疫苗应选 用弱毒疫苗。活毒疫苗分弱毒和中等毒力两种疫苗。使用前,一定要搞清疫苗的毒 株毒力,严格按说明书上的要求使用。弱毒疫苗对腔上囊不会造成损害,使用时与 雏鸡的日龄无太大关系;中等毒力疫苗却可损伤腔上囊(特别是过早地应用时)。 它不仅不会保护鸡只免受IBDV的感染,且由于腔上囊的萎缩可导致免疫抑制,从而 增加了对其他疫病的易感性。2.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对鸡群的母源抗体,免疫后 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选择适宜的免疫时机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目前, 国内进行抗体测常用琼脂扩散的方法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后者比前 者敏感、准确。3。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理化因素抵抗力极强, 只 有酚制剂、福尔马林以及强碱等消毒药有一定作用。
因此,在免疫的基础上必须做好生产各环节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种蛋、孵 化、育雏室和育成鸡舍),单纯依靠疫苗的免疫是不能收到显著效果的。为了减少 IBD造成的大量鸡只死亡,可用高免蛋黄匀浆制剂给鸡注射,在该病高发日龄前后或发病早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