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鸭传染性鼻炎
鸭传染性鼻炎是育肥鸭和产蛋鸭均可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可造成肉鸭生长缓慢,产蛋鸭产蛋率显著下降,而且还会诱发其它各种疾病,如鸭传染性浆膜炎、感冒、支原体感染等,从而引起鸭只死亡,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鸭传染性鼻炎是由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嗜血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二、传染性鼻炎的流行特点
一般秋末和冬季可发生流行,特别是到了冬季,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死亡率低的特点。慢性病鸭和康复后的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来源,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鸭易感性增强。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鸭,对产蛋期的鸭带来的损害最大,育成期得病治愈后,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三、传染性鼻炎流行的原因
1.鸭舍通风不好,氨气浓度过高,鸭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或霉菌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鸭群混养也常导致本病的暴发。
2.与疫苗接种有关(主要是蛋鸭)。(1)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传鼻病原分I型、Ⅱ型、Ⅲ型,不同血清型间,不能或很少产生交叉保护,同组的细菌亚型可有部分交叉保护。(2)免疫时抗原量不够,造成保护力不足。(3)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应激大,头脸肿胀,抬不起头,吃料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四、症状
鸭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肉鸭多发于15日龄后,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蛋鸭感染后,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鸭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鸭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严重者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鸭产蛋量下降,公鸭肉髯肿大。少数严重的病例,发生副嗜血杆菌性脑膜炎,表现急性神经症状而死亡。
五、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粘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鸭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公鸭睾丸萎缩。
六、防治方法
一药物治疗
1.菌可清(300斤水/瓶)+喘路畅通(400斤水/袋) 连用3~4天。
2.阁利得(300斤水/瓶)+甘草流浸膏(200斤水/瓶)连用3~4天。
3.联磺消(200斤料/袋)拌料连用3~4天。
4.在治疗成年蛋鸭时,结合外科疗法效果更好,如病鸭只表现鼻炎和眼炎时,可用2%的硼酸水冲洗;如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时,应以手术刀片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冲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药水。
二预防方法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通风,棚舍内保持干燥,勤换垫料,加强消毒。
3.发现病鸭要隔离治疗,卡那霉素0.5-1ml/只皮下注射。
4.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鸭群过分拥挤、鸭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疾病与该病混合发生时,将导致该病症加重、病程延长。
八、小结
育成鸭感染传染性鼻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死亡率上升。产蛋鸭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鸭群感染传鼻后1~2周内,产蛋量稍有下降,并很快恢复正常;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鸭群感染传鼻,产蛋量可下降70%。
附:鉴别诊断
1.传染性鼻炎。病鸭脸部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2.禽流感。脸部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成鸭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4.油苗注射不当。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5.维生素A缺乏症。病鸭趾爪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及嗉囊的粘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6.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鸭在鸭群中传播较慢,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潍坊诺达药业 区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