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02  作者:ad  浏览次数:219
核心提示:天一格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来自美国谷物协会的资料指出,2002年以来霉菌毒素对全世界猪业的危害日渐突出。到目前为止,这种危害尚未被有效遏制,纠其原因是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清,对它的复合性损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现将霉菌毒素的相关知识及对养猪业的危害总结如下。

霉菌分类及生长条件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微生物学上属于真菌。其通过孢子的形式繁衍。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就会迅速发生霉变现象。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微生物学上属于真菌。其通过孢子的形式繁衍。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就会迅速发生霉变现象。

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仓储霉菌主要是指储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80%~90%。但是,田间霉菌若在适宜条件下、在仓储环境中也会快速繁殖,造成严重污染。

霉菌生长条件四要素:碳水化合物(如玉米等谷物、饲料)、充足的水分(湿度在85%以上)、适宜的温度(12℃~25℃)、氧气。

霉菌毒素产生、分类及危害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者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农田里、在收获时、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生长产生的、有毒的二次代谢产物。

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4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橘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孢菌属(主要分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串珠镰孢菌毒素),也是最见的几种霉菌毒素。

不同霉菌毒素的危害能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最多见到的霉菌毒素多达20多种,分别亲嗜一种或多种组织与器官,并且多能对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损害,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造成免疫复合性损害,这种病理作用一方面与这些霉菌毒素的免疫毒理有关,也与它们泛嗜性的病理损害有关。

霉菌毒素中毒在猪病发生学中的地位

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检测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高达80%以上。这说明生猪中少有不受霉菌毒素危害的,霉菌毒素中毒的患病率(包括显性患病率和隐性患病率之和)远远高于任何一种侵袭性疾病。

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的污染更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一项调查检测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高达80%以上。这说明生猪中少有不受霉菌毒素危害的,霉菌毒素中毒的患病率(包括显性患病率和隐性患病率之和)远远高于任何一种侵袭性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饲料霉菌毒素无论是在许多传染病的发生上还是非传染病的发生上经常扮演“始作俑者”的角色。在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的基础上发生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Ⅰ)已是常见之事。在霉饲料中毒的基础上发生的肝肾综合征(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母猪膀胱炎、蹄叶炎和蹄裂也不少见。正因为霉菌毒素存在于饲料中的普遍性和对猪组织器官损害的广泛性,成为许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发生的始动环节。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超出了人们的认识,成为比许多传染病危害更严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内容结束d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