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例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0-15  来源:中国养殖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在病的早期患部细胞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病1925年在美国首次报道后,现已遍及世界许多养鸡地区。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在我国较多地区发生和流行,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一病原

疱疹病毒可在感染鸡胚的尿囊膜上形成典型的痘斑,也可在鸡胚肝细胞、鸡肾细胞、鸡胚肾细胞、鸡胚肺细胞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病毒对脂类溶剂、热和各种消毒剂均敏感,但在20~60℃较稳定,在乙醚中24小时后丧失感染性。55℃10~15分钟,30℃48小时可灭活;3%甲酚或1%碱溶液中1分钟可杀死病毒。

二流行病学

本病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鸡为主要的自然宿主,各年龄均可感染,但以4~10月龄的成年鸡尤为严重且多表现典型症状。野鸡、鹌鹑、孔雀和幼火鸡也可感染,其它禽类和哺乳类动物不感染。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约有2%的康复鸡能带毒2年,可经上呼吸道和眼内感染。在气管内接种或用喷雾法人工感染,能使30日龄的雏鸡在3~13天内发病。污染的垫料和用具也能带毒。强毒疫苗接种鸡群后,能造成散毒污染环境。

本病传播迅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可高达90%~100%,死亡率5%~50%不等,耐过本病的鸡具有长期免疫力。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天,人工气管内接种为2~4天。

(1)急性型(喉气管型)主要在成年鸡发生,传播迅速,短期内全群感染。病鸡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每次呼吸时突然向上向前伸头张口并伴有鸣音和喘气声,喘气和咳嗽严重,咳嗽多呈痉挛性,并咳出带血的粘液或血凝块。病重者头颈卷缩,嘴喙下垂,眼全闭。检查喉部,可见粘膜上附有黄色或带血的浓稠粘液或豆渣样物质。产蛋鸡的产蛋量下降约12%。病程一般为10~14天,康复后有的鸡可能成为带毒者。

(2)温和型(眼结膜型)主要为30~40日龄的鸡发生,症状较轻。病初眼角积聚泡沫性分泌物,流泪,眼结膜炎,不断用爪抓眼,眼睛轻度充血,眼睑肿胀和粘连,严重的失明。病的后期角膜混浊、溃疡,鼻腔有持续性的浆液性分泌物,眶下窦肿胀。病鸡偶见呼吸困难,表现生长迟缓,死亡率常为5%。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喉头和气管,在喙的周围常附有带血的粘液。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出血、甚至坏死,气管腔内常充满血凝块、粘液、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或气管塞。有些病例,渗出液出现于气管下部,并使炎症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温和型病例一般只出现眼结膜和眶下窦上皮水肿和充血,有时角膜混浊,眶下窦肿胀有干酪样物质。

五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不难作出诊断,若鸡日龄较小或症状病理变化不明,尚需进一步进行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以确诊。

六防治措施

1.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发病群投服抗菌药物,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对病鸡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牛黄解毒丸或喉症丸,或其他清热解毒利咽喉的中药液或中成药物,据介绍,有一定好处,可减少死亡。

发病鸡群,确诊后立即采用弱毒疫苗紧急接种,也有收到控制疫情的报道,可结合鸡群具体情况采用。

2.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进行消毒。来历不明的鸡要隔离观察,可放数只易感鸡与其同兼.观察2周,不发病,证明不带毒,这时方可混群饲养。

3.病愈鸡不可和易感鸡混群饲养,耐过的康复鸡在一定时间内带毒、排毒,所以要严格控制易感鸡与康复鸡接触,最好将病愈鸡淘汰。

4.鸡自然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获得至少1年以上,甚至终生免疫。易感鸡接种疫苗后可获得保护力半年至1年不等。母源抗体可通过卵传给子代,但其保护作用甚差,也不干扰鸡的免疫接种,因为疫苗毒属于细胞结合性病毒。作者认为:没有本病流行的地区最好不用弱毒疫苗免疫,更不能用自然强毒接种,它不仅可使本病疫源长期存在,还可能散布其他疫病。

5.疫苗接种 本病流行的地区,可考虑接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滴鼻、点眼(也有用饮水)免疫。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