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 » 正文

提高狐貂养殖效益 饲料先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08  来源:齐鲁牧业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8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裘皮需求量日渐扩大,近几年来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近期笔者通过对一些毛皮动物养殖场的走访发现,大部分毛皮动物养殖户在配制饲料方面,还是凭“感觉”随意搭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毛皮质量不高、体况不均匀,生产状况参差不齐。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毛皮动物在饲养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饲养规程和饲料标准。

众所周知,毛皮动物养殖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离不开鲜饲料,像海杂鱼、动物下杂等,沿海地区鱼类饲料丰富,价格偏低,毛皮动物养殖一直领跑内陆地区。相形而下,内陆地区毛皮动物饲料资源匮乏,随着养殖数量的急剧增长更凸显不足,在毛皮动物饲料急需的情况下,一些有先见的从业者开始意识到商机,并上马生产。但是毛皮动物饲料生产中却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饲料标准滞后、缺失

没有统一的营养标准。目前各个厂家使用的饲料营养标准还是多年前的标准,毛皮动物的生产性能较过去发生了很大改变,旧的标准已经过时,新标准修订不及时,根本不能满足当前毛皮动物生产需要。

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据了解,目前专门为毛皮经济动物服务的机构几乎没有,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进行规范和引导,仅有几个自发组织起来的协会,因条件限制,心有余力不足。

以山东为例,全省140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中专门从事毛皮动物饲料生产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更多的厂家是在意识到商机后,把原有生产线加以改进,兼顾生产,由于缺乏相关饲料知识和标准,使得这部分饲料质量难有保证。

更有甚者,在猪、鸡饲料的配方上稍作改动,便堂而皇之的冠以“毛皮动物专用饲料”出厂销售,这样的“专用饲料”不仅对毛皮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起不到帮助作用,还可能会影响到毛皮动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饲料品质不高,品种单一

毛皮动物饲料品种相对单一,缺乏细化。大部分厂家只生产生长发育期和冬毛生长期的饲料产品,殊不知,毛皮动物不同生产时期对饲料要求的营养成分也大不相同,繁殖期、空怀期、静止期,各个时期有各自的营养标准,自始至终饲喂同一种饲料产品,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在这样的饲养条件下毛皮动物的皮张质量难以得到改善和提升。目前市场上仅有的几个毛皮动物饲料种类大多通用,狐狸、水貂和貉子吃同样的饲料,饲料粗放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毛皮质量始终上不去的原因所在。

饲料加工方式不适应养殖需要

毛皮动物本身的养殖特性要求以鲜饲料为主,而且主要是动物性饲料,饲料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必须适合毛皮动物的饲喂特点,而在传统的饲料加工过程中,现代化的颗粒饲料。 或者粉料再加水饲喂的方式,一方面造成营养损失,另一方面动物采食不便或者不爱采食。所以毛皮动物饲料生产企业今后面对两大课题,一是引导改变毛皮动物的饲喂方式,二是改进饲料加工工艺,适合毛皮动物养殖发展。

解决营养代谢疾病,饲料企业任重道远

在国外,一个优良品种在规范的饲养条件下,能连续使用四五年,而引进到国内,能使用三年左右就很不错了,就我们目前的饲料供应水平,不但缩短了畜种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养殖成本,由此引发的营养代谢疾病更成为阻碍毛皮动物产业发展的瓶颈,以短毛黑貂为例,在国外一般成年体重都在8-9斤左右,国内大部分黑貂养殖户的水貂大约在7斤左右,能达到8斤以上就很不错了。我们花费高额费用从国外引进的良种,得不到科学的饲喂和饲养管理,导致品种严重退化,体长、毛色、产仔率都无法达到正常指标。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饲料问题导致的饲料中毒事件,让整个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损失在数百万以上。

呼声:规范饲料标准迫在眉睫

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至今,已经历时半个多世纪,产值逾上百亿元,如此快速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急需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呼吁,各地政府在大力发展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同时,切勿只重数量而忽略质量,各地的毛皮动物散养户养殖效益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毛皮质量不好,相同品种的狐貂皮张,国外能卖到500元/张,而我们的皮张只能卖到300元左右,这就是差距。

饲料厂家各自为政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想从根源上提高毛皮质量,解决现有饲料标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毛皮动物养殖行业需要有一套相对规范的饲养规程和饲料标准共同提升。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