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
一综述
又称细螺旋体病。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人畜共患。特征为发热、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性及水肿等。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能感染,其中以猪、牛最易感。
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以幼猪发病较多;无季节性,但夏秋季节发病较多。
主要经损伤的皮肤感染,其次为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一般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二临症
发热(39~40℃),大便密结,干硬呈颗粒状,小便浓茶样,幼猪拉血红蛋白尿(浅红)或血尿。
病猪头部和颈部发生水肿,故名位“肿头病”或“大头瘟”,结膜炎,可视粘膜黄染。
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发热、无乳。
三病理
头、颈部和全身皮下组织水肿,浆膜和粘膜黄染。
膀胱高度膨胀,充满红褐色,类似浓茶的尿液。
肝脏肿大,黄棕色,疸囊肿大充盈,肾肿大,有灰白色的坏死灶。
流产胎儿全身浮肿,皮肤有红斑,肺有黑色坏死灶。
四防治
常用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再结合对症治疗,其中葡萄糖、维生素C静脉注射和强心利尿,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免疫:钩端螺旋体菌苗,15kg以下仔猪皮下或肌肉接种2ml,成猪3~5ml,间隔7天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