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病的再学习、再认识(崔治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20  来源:中国禽病论坛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82

对鸡病的再学习、再认识

——《兽医全攻略·鸡病(序二)》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已出版了许多本关于鸡病的书。再编辑和出版一本鸡病方面的书,除了添一些新病、新的药物和新的诊断方法外,很难再有新意和特色了。但是本人觉得,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阅读已经出版或将要出版的鸡病方面的书,也包括这本书,也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鸡病。

本人从1961年开始学兽医,那时,本人觉得,一种病是由某一个病因引起的,一种病因也总是引起一类具有典型病理表现的疾病。但是,随着近半个世纪来养鸡业的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已读过的书越来越厚,随着对鸡病的现场和实验室经验越来越多,面对发生的鸡病我却常常感到更加困惑。看来,我们对鸡病不仅要不断再学习、再认识,而且对学习和认识鸡病的理念也要有所更新。

过去我们曾认为,一类典型的病症就是由一种病因引起的。最典型的就是产蛋下降这一表现了。30多年前,就仅把它归之为一种腺病毒EDS76的罪过。因此,本病毒的名称也习惯用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来称呼了。但后来很快发现,过去早已司空见惯的病毒也同样引发产蛋下降,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而且是更常见的原因。

过去我们认为,只要打了疫苗,就能有效地预防疾病。例如,在20世纪60-70年代,本人在农村组织防疫时,就一直多农民们宣称,只要用新城疫病毒II系苗给刚孵化的小鸡点眼、滴鼻,一个月后再打一针新城疫病毒I系苗,以后半年、一年内鸡群就不会得新城疫。当时效果也确实这样。但现在不行了,要给鸡群不断地免疫接种不同的疫苗(包括弱毒苗和灭活苗),但即使如此,还仍然不能高枕无忧。

过去,当我们从一只病(死)鸡分离到一种病毒时,或从病(死)鸡的腹腔、胸腔内分离到细菌时,就习惯认为它是致病的原因。但现在发现,这不一定正确。我们从心包炎、肝周炎病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很难成功地人工造病,即使从一些内脏分离到病毒也不一定能证明它的致病性。现在我们知道,在一些临床表现正常的鸡,常常能从其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道分离到不同的病毒。一种常见的鸡传染性腺胃炎或腺胃肿大已困扰养鸡业近20年了,已经分别报道分离检测到呼肠孤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腺病毒或其他不能确定名字的病毒,但用相应病毒接种鸡又很难复制出同样的疾病。

我们不必一一列举其他方面的类似的困惑了,这足以激励我们对鸡病不断再学习、再认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学习和认识鸡病的理念或者说思维方式也要有一个更新。/我们现在面对的是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的养鸡业,当发生群发病特别是群发死亡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传染病,这在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实际上,鸡舍环境中某种特定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饲料成分的失误(过多或过少、甚至毒素)或管理措施中关键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诱发群发病或群发死亡。

在环境中,现已知有近20种不同的病毒、10多种不同的病原菌可以感染鸡群。因此,即使在传染病为主的群发病中,也自然要考虑到不同病原共同感染时的相互作用。此外,疫病也是病原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病原毒力的强弱影响感染及其结局,而且宿主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态也影响着感染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鸡舍的物理、化学环境及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鸡群的健康状态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显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次疫病的发生,实际上都是病原体、鸡群的状态、不当的环境与饲养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毋庸置疑,参与编写本书不同章节的教授专家在相关鸡病上都有其专长和经验,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还是试图让这本书有其他特色。我们在按习惯对每一个病因引起的病分别叙述的同时,增添了一部分内容,即把临床上容易混淆的、由不同病因诱发的、临床病理表现上类似的病摆在一起做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如产蛋鸡的产蛋下降、免疫抑制、肿瘤病、呼吸道疾病等。当我们把能引发同一病理现象的多种可能病因摆在一起谈论、一起做鉴别诊断时,才能真正阐明在一特定鸡场、特定鸡群发病的真正病因和条件。

我们需要对鸡病不断地再学习、再认识,不仅要学会采用新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还要学会综合采用多种必要的诊断方法。同时,更要对再学习、再认识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并以此来看待和面对在我国当今条件下养鸡生产中所遇到的疫病问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