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如何理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4  来源:猪e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4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看不见摸不着,无臭无味,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只有发霉的饲料才会有霉菌毒素,没发霉的就没有霉菌毒素,这是一个误区。很多对饲料原料的调查检测报告都显示:玉米、麦麸、豆粕等饲料原料中都有很高的霉菌毒素检出率,如张丞等 (《中国家禽》,2010年第32卷第6期),其结果显示: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1%、72.7%、98.8%。豆粕中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94.7%、86.7%、47.1%。全价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85.3%、97.8%,93.2%、11.5%。如此高的霉菌毒素检测率,再加上储藏条件较差的话,就不难得出:饲料原料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霉菌毒素,用这些原料饲喂,猪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不仅给动物造成危害,同时也会使人出现中毒症状,如1991年安徽、河南部分地区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粮食霉变,在灾区农民种引起较大范围的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的危害是由其四个特点决定的:

1、种类多,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
2、毒性大,中毒剂量低;
3、对机体损伤大,破坏肝脏功能等,且可在体内蓄积;
4、霉菌毒素结构稳定,不容易被破坏。如黄曲霉毒素裂解温度为280℃。

霉菌毒素给猪造成的危害,一句话可以概括: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抑制,主要是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阻碍生物转化、破坏吞噬细胞的作用。但是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霉菌毒素的危害仅仅是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一些临床症状,比如说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的阴户红肿、假发情,呕吐毒素导致的拒食、呕吐,黄曲霉毒素影响饲料转化率等,而忽略了霉菌毒素危害的本质——导致免疫抑制。关于霉菌毒素会怎样影响破坏免疫系统,做了很多研究,在此不必细述。芦惟本《霉菌毒素是危害中国猪群健康的第一杀手》(《养猪》,2010年第一期)一文的论述,认为霉菌毒素导致的免疫抑制就是其因素之一。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