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非典型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8

1 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点

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经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以经过l~2次疫苗免疫的猪群多发,发病后不表现猪瘟的临床外观症状(眼屎脓状糊两眼、高烧发抖腰弓起、皮肤指压不褪色、先屙干屎后拉稀),病程长,可达2~3周,有的长达一月以上,仔猪死亡率高于大猪;病猪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体温一般正常,在38.5℃~39.5℃,采食量明显下降,病程稍长者流口水,拉黄色稀粪,渐进性消瘦,后期衰竭死亡,一般情况很容易误诊成营养达不到要求或微量元素缺乏而延误病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剖检病变主要发生在胃和肾脏,胃粘膜大面积脱落、充血,肾脏不肿大,呈土黄色,肾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血液稀薄如水,流在地面上很少凝固,其它脏器病理变化不大。

2 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原因分析

这些零星散发的非典型猪瘟和慢性猪瘟病例,一般都免疫过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免疫程序的影响 我国科研人员依据猪瘟的流行特点,猪群抗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制定了一般采用20日龄首免,55~60日龄第二次免疫的免疫程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猪瘟免疫程序已不能解决生产问题。因而往往加大免疫剂量而没有根据猪群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造成母源抗体干扰等免疫失败问题。

2.2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2.3疫苗效价的影响 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因此,生产中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和稀释液,严格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才能确保防疫效果。

2.4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当发生其它传染病时,不能进行猪瘟免疫。

2.5药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2.6种猪与仔猪带毒、排毒 据报道在妊娠30日龄前、10~50日龄、20~97日龄、30~100日龄接种疫苗后均可引起胎盘感染。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胎盘感染不死的仔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这些猪常具有免疫耐性,对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吴增坚等报道,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2.7毒株变异与疫苗保护性 尽管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猪瘟兔化弱毒与流行毒株在保护性抗原上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影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尚需进一步证实。

3 非典型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3.1强化母猪免疫 如猪场确诊存在非典型猪瘟和猪瘟持续感染时,可优先采用猪瘟兔体脾淋毒疫苗来加强母猪的猪瘟免疫。1年免疫3次,每次1~2头份。也可采用加大常规疫苗剂量的方法。当大剂量疫苗免疫时,攻毒后能抑止亚临床感染,所有耐过猪均不带毒。在生产中,注射1头份我国的兔化弱毒疫苗以后,仍能出现非典型猪瘟,注射大剂量的疫苗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增加疫苗免疫剂量对控制非典型猪瘟是十分必要的。提高疫苗剂量后,可良好地预防猪瘟的临床和亚临床感染,能较好地切断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持续感染→猪瘟传染源的恶性循环。

3.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2.1仔猪零免。如诊断确实存在较严重的猪瘟,可采取猪瘟零时免疫。初生仔猪生后立即接种猪瘟疫苗,注苗后间隔1~2小时,再哺以初乳。为了做好零时免疫,可采取母猪同期分娩措施。用氯前列烯醇2毫升,稀释注射4~6头母猪,一般可在注射后24小时分娩。

3.2.2强化母猪猪瘟免疫后,应根据猪场猪瘟免疫监测的结果和猪瘟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免疫程序,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3.2.3采用零时免疫计划仔猪,可35天后用兔体脾淋苗加强1次(1头份/头),70天再加强1次。具体的免疫程序最好依据各场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猪场的合理免疫程序。

3.3检出隔离或淘汰带毒母猪 可用猪瘟诊断试剂盒或活体扁桃体荧光抗体等方法检出猪瘟带毒母猪。对检出的带毒母猪进行隔离,加强免疫,或者直接淘汰。在猪群中开展免疫监测时,如发现经准确免疫或多次免疫,而抗体水平仍然低下的母猪,也应予扑杀。

3.4控制与净化好伪狂犬病等。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病原如伪狂犬病病毒、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等时,容易造成猪瘟免疫的失败。如要在猪群中进行伪狂犬病免疫接种时,注意猪瘟免疫在前,伪狂犬病免疫在后。一般采用猪瘟免疫至少1周以后才进行伪狂犬病的免疫。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