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并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种,其中以B1、B2、G1、G2毒素毒力最强,尤其是B1更突出的强,所以目前的黄曲霉毒素均指B1,由于该毒素可致癌,动物饲喂后其产品如奶对人的健康有影响,黄曲霉毒素在体内吸收后,微量进入血液,肌肉中基本没有,移行于肝、奶中较多,奶牛采食含该毒素的饲料,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产物黄曲霉毒素M1,其毒性与黄曲霉毒素B1近似。
由于幼小动物对该毒素最敏感,乳又是大多数婴儿的重要食品,因此,对乳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问题人们十分关注。
一、病因
奶牛采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花生饼、玉米、豆饼、粕等饲料而发生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
二、症状
奶牛多呈慢性经过。犊牛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糙逆立,食欲不振,磨牙,鼻镜干裂,无目的地徘徊。常一侧或双侧角膜混浊,有间隙性腹泻,有的可导致里急后重和脱肛,犊牛对该毒素较敏感,个别牛还呈现惊恐或转圈运动等神经症状,后期陷于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于成牛。
成年奶牛对黄曲霉毒素敏感性较高,容易中毒,当出现中毒时,心跳亢进,食欲废绝,精神委顿,脉搏90次/min,呼吸频数为13次/min以上。体温正常,全身衰弱,行走摇摆,步伐不稳,胃肠膨胀,消化紊乱,初期便秘,后变为下痢,蠕动音消失,可视黏膜苍白,排绿色水样粪便或粪便常有肠黏膜。粪便呈灰色,无治疗效果。妊娠牛或发生早产或流产。
三、诊断
通过病史和对现场饲料样品进行检查,方可作出诊断。
首先调查饲料品种和来源,黄曲霉菌易感染花生、玉米、黄豆、棉籽等植物种子,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30℃,在2℃~5℃以上,40℃~50℃以上即不能繁殖,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以上,我地区所产玉米如在雨季收获未晒干即收藏或含水量高也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发病奶牛与采食这类饲料有关,奶牛产奶量下降,有腹泻等症状,用一般抗菌素等治疗无疗效或不显著,如停止饲喂这批可疑饲料,不用治疗,经一段时间后,发病率降低或停止发病,已发病的牛症状减轻或消失,可怀疑为黄曲霉菌毒素中毒,有条件时结合尸检,大多病死奶牛消瘦,最明显的变化是肝脏质地变硬,表面有灰白色区,呈退行性变化,胆管上皮增生,胆囊扩张为一般的数倍,胆汁稠,大多数病例有腹水,肠系膜、皱胃、结肠出现水肿,肾淡黄染或有黄色区。据此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经有关单位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和对饲料黄曲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以及生物学鉴定。
四、治疗和预防
对症疗法和排除毒素以及减少毒素的吸收。
1、饲料在收获到脱粒收藏过程中,尽量不遭雨,要通风晾晒,尽量保持干燥,防止霉菌的生长繁殖。为防止饲料的霉变可用化学熏蒸剂,如有黄曲霉菌轻度污染,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25克、水12.5毫升混合)或者用过氧乙酸喷雾法(每立方米用5%过氧乙酸液2.5毫升喷雾);或用氨处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在40磅气压下,72℃~82℃,使去毒效果达到98%~100%,并且使饲料中含氮量增高,也不破坏赖氨酸,牛食用此法去毒的饲料,日粮安全又增加营养。
2、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较好。农作物收获时必须充分晒干,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发现有轻微黄曲霉毒素中毒要立刻停喂霉变饲料,给予含碳水化合物多的易于消化的青绿饲料,减少或不喂饲含有脂肪过多的饲料。
3、对中毒奶牛应立即停喂霉败饲料或可疑饲料,多给易消化的青绿饲料,一般轻症病牛不治疗过几天即能康复,对重症病牛,应及时投服硫酸镁、硫酸钠、人工盐等盐类泻剂,静脉注射保护肝脏、制止出血、强心解毒药物,大多数病例可收到良好效果。
4、5%葡萄糖1500ml、生理盐水1000ml、氨苄西林钠15g、氢化可的松100ml、维生素C100ml、强尔心15ml,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注2天即可痊愈。
5、内服泻药,植物油(豆油)1000ml,熬开候温一次内服。
6、用绿豆300克、盐20克、水2500毫升,煮成绿豆汤后让病牛自饮。
7、用防风18克、甘草35克,煎汁后加绿豆汤600毫升,白糖100克,一次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