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命体有一种调节机能,叫“神经传导体”,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之后,沿着神经纤维向两端传去,叫“传导”,传导引起兴奋叫“冲动”。刺激经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所发生的反应,叫“反射”。凡动物(畜禽)的一切行动,无论是简单的,或复杂的都能表现出来,这种表现,称它反射。反射是从环境中获得的,如防御反射,营养反射,性反射等。这些都是叫“非条件反射”。如不良饲料所引起的呕吐,灰尘入眼引起的流泪、求偶、哺乳、咀嚼、吞咽、胃肠分泌等,均属常见的非条件反射,系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属非条件反射的本能。
“条件反射”是牲畜在后天环境中所获得的新的反射(也叫它“信息”),主要是大脑皮层上出现的“暂时性联系”,例如猪(畜)在每次吃料(喂食)之前,饲养员先提着盛饲料的桶(或常使用的器具)出现,日久之后,一见(或听到饲养员的走步声)饲养员提着桶,不等饲料到口,先发生唇、舌运动,立即分泌出唾液。饲养员和盛饲料的桶,本来不能引起唇、舌运动和唾液分泌活动,但因饲养员提着盛饲料的桶与喂饲料多次同时出现,则使畜产生已经成为与吃饲料有关的条件刺激,故条件刺激,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根据牲畜“条件反射”作用,完全可应用用“信号”的方法来喂养牲畜,把畜禽饲养得更好,它的作用:一是增进食欲,一见到饲养员提桶的声音,立即产生条件反射,接纳饲料的准备。二是饲料在入口之前,早产生唇、舌运动,分泌出唾液与饲料混合,利于消化吸收。三是咀嚼完全,由于唾液充分,增强味觉感,咀嚼细,易于消化吸收。四是饲料利用率高,营养成分容易全被吸收。 “信号”,除饲养员提桶动作外,还可利用灯光,声音(敲桶声或喊声)、开门、或准点(到时喂饲)的方法,牲畜一听到习惯了的“信号”,产生条件反射,证明效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