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增加肌肉的pH和恢复新鲜猪肉品质是猪肉产业的最终目的。生产各阶段的因素可以促进新鲜猪肉品质和感官特征。宰前处理是定向改善猪肉品质的一个方面。目前正在利用各种方法对屠宰前撤销饲喂的影响进行评估。早期的调查集中在当猪以活体重基础推向市场,并且在延长运输期间结束饲喂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最近已经对屠宰前撤出日粮进行了评估,因为它可以通过增加极限pH,增加持水能力,恢复肉色,减少PSE猪肉发生率,潜在的改善猪肉品质。但是,撤销饲喂也对活猪体重,屠宰体重,肝状硬块特征和胃溃疡有潜在的不利作用。
1屠宰前禁食造成体重减轻
禁食最重要的影响是活体猪体重减轻,第1次禁食24h减轻比率最大。活猪重量减轻的主要来源在消化道,包括在第1次禁食的24h减轻的80%(Jones等,1985)。禁食导致充满或排空的胃肠道、中肠、小肠和大肠结合更轻的内脏和肝脏重量体重减轻(Saffle等,1960)。胴体重通常不受屠宰前短期禁食的影响。Davidson等(1968)研究结果发现,禁食68-70h会损耗胴体重。Jones等(1985)表示撤销饲料和水的供给48h会减轻胴体重。在这些延长禁食处理的试验中,胴体重量减轻最有可能的来源是水和脂肪的作用。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商业化禁食的猪屠宰重与胴体重没有观察到差异(Binder等1999a,1999b)。
2屠宰前禁食对微生物影响
撤销饲喂潜在的有益于食品安全。饲养场消化道填充损失导致消化道填充容积减少,必须远离屠宰设备。另外,禁食导致去内脏手术更容易,并且在此期间减少了肠道发病率(Miller等,1997)。如果肠道发生破裂,将会有胴体污染的可能性。禁食的另一个好处是可能恢复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总量。Lzat等(1989)研究结果发现,禁食期间许多微生物的种类减少了。过去人们担忧屠宰前停料会增加由于禁食应激从猪身上脱落的沙门氏菌数量。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禁食不会使猪脱落更多的沙门氏菌,而是污染的猪圈引起了猪之间沙门氏菌的交叉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猪屠宰前撤销饲喂也能潜在的减少胴体污染。在屠宰前撤销饲喂24h结合运输,减少了回盲肠样本沙门氏菌发生率,可达50%(Isaacaon等,1999)。这些结果表明,饲料能够阻止微生物病原体的脱落。
3屠宰前禁食引发猪胃溃疡
动物福利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不过禁食阶段是收获前不可避免的。Grandin(2000)建议禁食阶段应该在屠宰前12h。撤销饲喂一个潜在的不利之处在于长时间撤销饲喂导致胃溃疡发生的可能性更大。Lawrence等(1998)对猪禁食24h,报道说胃食管组织部分增加了溃疡的迹象。Pocock等(1968)也指出,对猪禁食72h导致胃食管入口内壁环境角质化增加且腐蚀(称作食管组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收集并打开胃,局部食管部分有类似Lawrence等(1998)描述的4个标度点(0=正常,1=角化,2=腐蚀,3=溃疡)的溃疡痕迹。撤销饲喂导致禁食36h猪79%角质化的胃溃疡增加(Binder等1999a)。猪禁食60h,57%的胃有角质化痕迹,43%有腐蚀痕迹(Bidner等,1999a)。这些研究的结果指出,胃溃疡只发生在禁食阶段扩张后。生长猪胃中的部分食道组织胃溃疡状况评分为A、B、C3个阶段。正常的组织胃评分为0,角质化的胃评分为1,腐蚀溃疡胃评分为2。
4屠宰前禁食造成肌肉和肝脏的糖原消耗
在撤销饲喂的时候通过禁食和应急,减少肌肉和肝脏的糖原,与改善猪肉品质有关。禁食48h与禁食0h相比,半糖原下降了37%(Warriss,1982)。Wittmann(1994)评价猪禁食0、24、48、72h肌肉中不同的糖原水平,禁食24h最长肌糖酵解可能性减少了19%,半棘肌的糖酵解可能性减少了42%。任何时间限制范围的禁食对动物的生理和心理应激都是一个主要来源。McVeign等(1982)报告中指出,当幼龄公牛应激时,肌糖原减少了41%。Kelly等(1980)指出禁食24h对猪体内的侵袭性是最高的。Warriss等(1985)指出在运输过程中或在栏中好斗的猪生产的猪肉半膜肌和内收肌pH都较高。伴随禁食所产生的应激导致肌糖原的减少,有可能是最终pH、持水力和肉色增大的原因。由于撤销饲喂肝脏重量和糖原也减少了。肝脏具有极高的水分和糖原含量。肝糖原由于禁食减少了,并且在首次禁食24h后几乎完全衰竭(Warriss等,1982,1983,1987)。Warriss等(1983)研究结果发现禁食9h后超过50%的肝糖原衰竭,且18h内动用了大多数糖原。禁食18h后肝脏水分含量增加了。Warriss等(1987)研究结果发现,当撤销饲喂减少了肝脏重量、糖原和乳酸盐时,水分、脂肪和蛋白质百分比增加了。禁食也引起了肝脏pH升高且颜色加深。
5猪肉品质
猪肉安全性能重要目的是增加最终pH,增加猪肉持水力,恢复肉色,并且减少PSE肉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屠宰前撤销饲喂增加了最终pH、持水力和肉色(Becker等,1989;Jones等,1985;Eikelenboom等,1991;Wittmann,1994)。相对于屠宰前撤销饲喂令人担忧的是深色、硬实、干燥的DFD猪肉的发生率。Eikelenboom等(1991)定义DFD猪肉为最终pH大于6.2,在试验1和2中禁食24h导致了DFD猪肉的发生率的增加。禁食和混合也导致DFD猪肉发生率的增大(Murray等,1994)。已经有试验结果表明,撤销饲喂可以改善氟烷基因携带者或反应者的品质。Murray等(1989)比较了那些经过鉴定是氟烷基因非携带者、携带者、反应者猪禁食0、24、48h的猪肉品质结果。由于禁食氟烷基因反应者最终pH增加,但对于其非携带者和携带者没有影响。禁食48h减少了杂合子(Nn)猪的滴水损失,同时,禁食24或48h都减少了纯合子猪的滴水损失。禁食48h氟烷基因反应者猪肉松软度、渗出性百分比分别减少了87%和48%。撤销饲喂48h阶段将氟烷基因反应者肉色苍白百分比由57%降到了9%。
撤销饲喂还没有成功清楚RN基因携带者的肉品质问题。RN基因伴随着过剩的肌糖原和极低的终点pH(5.3-5.4)。Fernandez等(1992)研究结果发现,汉普夏猪杂交体有较高的糖酵解潜在价值,并在终点pH,滴水损失和肉色方面没有发现任何差异。研究结果还发现,撤销饲喂没有影响RN基因携带者的肉品质。正常猪的猪肉品质通过屠宰前36-60h撤销饲喂得到改善,然而对RN基因携带者没有影响(Binder等,1999a)。这项研究中撤销饲喂期间猪被混合。另一项研究中屠宰前36或12h撤销饲喂对正常猪或RN基因携带猪没有影响(Binder等,1999b)。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应激等级、动物环境处理决定了对于撤销饲喂的猪肉品质的影响关系。
撤销饲喂潜在的短期弊端是活猪体重损失和禁食胴体重减少,而且存在形成胃溃疡的可能性。无论如何屠宰前撤销饲喂对食品安全是有益的,并且可以改善终点pH,持水力和肉色。撤销饲喂期间肌糖原减少归因于猪肉品质的改善。基因型、抗应激水平及其环境也可以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屠宰前肉猪性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