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养猪业的重大生产难题,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仔猪的急性腹泻性疾病,在环境条件差和卫生不好的猪场多发。仔猪黄痢特别是3~5日龄内的仔猪黄痢,死亡率高达50%~80%;仔猪白痢主要引起仔猪生长停滞,饲养周期延长3~5天,部分严重的成为僵猪,故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是加强消毒灭源工作。成年猪对大肠杆菌抵抗力较强,通常不发病,仔猪的病原常常来自于育肥猪或后备猪。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种猪和育肥猪的隔离,种猪舍和育肥猪要有适当的距离或隔离措施,饲养人员不得互串猪舍。舍内和舍外要定期进行消毒,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严格产房消毒,产房门口必须设消毒池,每周两次全舍带猪消毒,每批母猪调走后对产床、围栏、料槽、地面等彻底冲洗后消毒。
二是养好怀孕后期的母猪。加强母猪营养和饲喂量,保持母猪膘情。在怀孕母猪后期添加1%的“牲命1号”, 充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器官发育的营养需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抗病力。仔猪初生重大,抗病力强,初生重达到1.5公斤以上,发病率可以减少50%。
注意母猪饲喂高能量饲料(当母猪饲料中玉米占配合饲料的60%以上时)会使乳汁过浓或过稠,特别在乳汁内乳脂含量增高,仔猪很快会出现黄白痢症状。初产母猪由于初乳内特异性抗体球蛋白的含量稀少,所以初胎仔猪更易患黄白痢。同时要预防母猪产后掉膘引起酮乳症,导致的仔猪中毒性腹泻。
三是养好哺乳期母猪。在哺乳期添加2%的“牲命1号”,缩短母猪自身(特别是子宫)修复的时间,子宫复旧程度高;母猪泌乳量增加,仔猪断奶重大,成活率高,母猪哺乳期失重小。初乳的质和量,对仔猪的抗病力有直接的影响,对白痢的预防显而易见。
四是搞好段脐消毒,防止母猪围产期感染工作。将初生仔猪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在离腹部4厘米处把脐带用消毒过的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即可。用手指掐可防止过多出血。同时做好分娩母猪的阴户和乳房消毒工作,加强哺乳母猪营养,提高母猪初乳质量,添加2%的“牲命1号”。最后要搞好环境卫生和保温工作。
五是加强初生仔猪护理。初生仔猪皮下脂肪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适应环境能力差,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据资料报道,仔猪出生9天后体温调节功能才得到改善,20天接近完善。因此,产房和仔猪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预防黄白痢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产房温度保持在18-20C°。仔猪保温箱1-7日龄为32-28C°,8-30日龄为28-25C°,31-46日龄为25-23C°。刚分娩的仔猪,先把鼻、口腔内的粘液掏出,再用纱布擦干全身。对于初生仔猪,应尽快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吃初乳时,先用温水将母猪的胸、腹部洗净,每个乳头挤出几滴初乳,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才让仔猪吮初乳。及时吃到初乳、吃足初乳可使仔猪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大大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
六是养好哺乳母猪,提高初乳质量,可预防仔猪白痢。
七是做好补铁工作。仔猪2-3天时早补铁、硒等微量元素,并补加多种维生素,以预防因铁、硒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及拉痢,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仔猪胃肠的消化功能早日健全。
八是做好补料工作。3~5日龄补水(在水中加入人工盐);5~7天训练吃料,争取12~15天在营养供需剪刀差出现之前补上料,补料是防止白痢最重要的措施。不管母乳多足,营养供需剪刀差迟早会出现,所以必须早期补料。一般5~7天训练吃料,争取12~15天营养供需剪刀差出现之前补上料。集约化猪场可以采用专门教槽料补饲;中小型养猪专业户和农村传统煮稀饭喂乳猪往往是补料难,腹泻率较高,补上料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特别是煮稀饭喂或用肥猪浓缩料给乳猪补料很难,腹泻多、乳猪生长慢,建议自配教槽料:玉米60%,豆粕20%,20%快点2008混合均匀,给仔猪自由采食。或自配教槽料乳猪浓缩料:豆粕50%,50%快点2008混均,按小猪5公斤以前,按每天1-2两,5-10公斤,每天2两左右,10-15公斤,每天3两左右,15-20公斤,每天4两左右分3餐和稀饭拌匀饲喂。
九是做好母猪保健工作,母猪配种前7天注射猪瘟疫苗,怀孕90~100天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一旦仔猪下痢,要及时查找原因,同时抓紧对仔猪治疗。初生仔猪发生腹泻脱水治疗应补液,但静注操作难度大,灌服 “护仔肠安”, 可补充电解质、保护肠壁绒毛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仔猪黄白痢的康复。但如果母猪患有乳房炎,应母猪与仔猪同治,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