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5  来源:四川畜牧兽医杂志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70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 刘兴华

河北省石家庄动物防疫总站 陈二红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患鸡主要发病症状是腹泻、颤抖、极度虚弱。病理变化是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条状出血为特征性病变。

雏鸡感染后发生免疫抑制,造成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

1 病原

本病毒为双股双节RNA病毒科及其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该病毒极为稳定,在鸡舍中可存活122 d。病毒耐热,70 ℃ 30 min方可灭活。

本病毒有两个血清型,血清Ⅰ型为鸡源型,血清Ⅱ为火鸡源型。其中血清Ⅰ型又可分为6个亚型,其抗原相关性为10%~70%,这种相关性的差异是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各品种鸡,以3~6周龄易感。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各种污染物都能成为传播媒介,小粉甲虫蚴也可传播此病。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鸡感染3 d后开始死亡,5~7 d达到发病高峰,随后病势很快减弱并停息,呈现尖峰式死亡曲线和一过性。死亡率从3%~5%至60%以上不等,一般为15%~20%。

3 症状

本病潜伏期2~3 d。患鸡早期有啄泄殖腔的现象,其畏寒打堆,之后下痢,排浅白色水样稀便。病鸡颈部和躯干震颤,步态不稳,严重者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后死于脱水和严重衰弱。

近年出现的亚临床症状者,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但由于免疫抑制严重,可造成它种病的发生,故其危害性更大。

4 病理变化

患鸡法氏囊肿大、水肿、出血,比正常状态大2倍,后期萎缩。切开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严重者有干酪样渗出物。

肾肿大、苍白,有尿酸盐沉积,胸肌和腿部肌肉出血,有出血点、斑。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时可见条状出血。病鸡脱水。

盲肠扁桃体出血,腺胃出血(不是腺胃乳头出血)。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变特征可作出诊断。

对IBDV变异株造成的亚临床症状,只有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分离才能作出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和易感鸡接种。

6 防制

由于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对本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6.1 严格卫生措施,严格消毒,坚持全进全出,消灭舍内的昆虫、鼠害等。

6.2 免疫:首免,10~14日龄;二免,24~28日龄。

开产前可用油苗(种鸡)。最佳方式是通过测定抗体来确定免疫日龄。注苗时间应与其他疫苗的注射时间隔7 d。

6.3 如有发病,可于发病早期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但血清型差异太大时注射效果欠佳。在使用血清的同时,可应用中药、西药治疗,可用芪美配合法氏灵饮水或芪美饮水配合特效法氏康拌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