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与流行病学
1.1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腺病毒,各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感染后都在接近产蛋高峰期或正处于高峰期的时候发病。褐壳蛋鸡和肉用种鸡的发病率高于白壳蛋鸡。
1.2传播途径
目前主要有三种传播方式:垂直传播 即种鸡体内的病毒经种蛋传播给下一代雏鸡,病毒在体内长期潜伏,一直到产蛋期,鸡体初产时的大量应激,病毒才开始繁殖,引起发病;水平传播主要是蛋壳表面和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疫苗传播是值得注意的途径。许多疫苗是用活鸡胚培养病毒而制成的,如果鸡胚含有本病病毒,就会污染疫苗,使接种的鸡感染。
2 症状
本病鸡群无明显症状,常常是25~36周龄产蛋鸡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下降,产蛋率降低。产蛋率下降20%~40%。初产鸡群产蛋率上升到50%之后即有可能发病,35周龄之后的鸡比较少,最初的症状是褐壳蛋的颜色变浅,接着出现薄壳,软壳,无壳蛋,蛋体畸形,蛋壳表面粗糙或在蛋壳端部有粗颗粒,最突出的特点是褪色的薄壳蛋往往出现在产蛋开始减少前24~48小时,2天后产蛋量急骤下降。发病一般持续4~10周,随后产蛋量及蛋壳质量都逐渐恢复。
如果有些鸡在产蛋前感染,则开产期可能延迟,如果是自然感染的鸡可能产小蛋,蛋清呈水样。个别鸡出现一过性的腹泻。
3 病理变化
剖检变化不明显。有的鸡卵巢发育不良,输卵管萎缩,卵泡软化,子宫及输卵管水肿充血,脾轻度肿胀,腹腔中有各种发育阶段的蛋。
4 防治
4.1在110~120日龄每只鸡肌肉注射0.5~0.7毫升减蛋综合征油苗,最晚注射时间是产蛋率达50%之前15天。选用瓶签上注有SPF标记的疫苗,这类疫苗不含国家规定的15~18种微生物,目前我国还未能达到全部是SPF苗。
4.2用提高产蛋率的中药制剂、鱼肝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既可提高产蛋量,又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4.3出雏用的蛋盘,运鸡的车等要清洗消毒,采血用的注射器要严格消毒,消毒液可选用碘制剂、稀戊二醛等消毒。
4.4格防止从疫区将本病带入。从无本病毒污染的清洁鸡场进鸡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