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
1、选准药物
不同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消毒场所对消毒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进行消毒必须选准药物:杀灭病毒、芽孢,应选用具有较强杀灭作用的氢氧化钠、甲醛等消毒剂;进行皮肤、用具消毒或带畜空气消毒,应选用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如新洁尔灭、洗必泰、度米芬、百毒杀、畜禽安等;进行饮水消毒,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
2、配合恰当
为了增强杀菌效果或减少药物用量,可将2种或2种以上的消毒剂进行配合使用,如使用高锰酸钾与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可以将1%高锰酸钾混入1.1%盐酸溶液中,可以将氯化铵或硫酸铵与氯胺以1:1的比例配合使用。但配合要恰当,要注意防止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配伍禁忌,如酸性消毒剂不能与碱性消毒剂配合使用,肥皂、合成洗涤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与新洁尔灭、洗必太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
3、浓度合理
不要认为消毒剂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其实,消毒效应与药物浓度呈现抛物线关系,浓度太高或太低,消毒效果都不理想,如乙醇的最适消毒浓度是70%~75%,低于50%或高于80%都会影响杀菌效果。另外,消毒剂的浓度调制,必须符合说明书和消毒目标的要求。如菌毒清,用于种蛋消毒时,应按1:400加水稀释;用于环境、器械消毒时,应按1:500加水稀释;用于饮水消毒时,则按1:2000加水稀释。
4、温度适宜
多数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与环境温度呈正比例关系,即环境温度越高,消毒剂的杀菌效力越强。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增加10℃,消毒效果将增加1倍。因此,冬季进行消毒时,应设法提高环境温度,以增强杀菌效果。但是,以氯和碘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在高温条件下,有效成分会很快消失,所以,这些消毒剂不宜在高温季节使用。
5、湿度合适
空气的相对湿度会影响消毒效果,如使用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或使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时,最适相对湿度为60%~80%,如果湿度太低,应先喷水提高湿度。使用环氧乙烷对服装、橡胶制品进行消毒时,最合适的相对湿度为30%~50%。
6、水质良好
水质的酸碱度与一些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密切相关,如在碱性环境中,洗必太等季胺盐类消毒剂杀菌作用增强,复合碘类消毒剂则要求ph值2~5范围内使用,但苯甲酸、过氧乙酸等酸性消毒剂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效。因此,除了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中的酸碱性以外,还要注意选择水质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沉淀、滴加酸性或碱性液体,使其ph值符合消毒剂的要求。
7、时间足够
一般情况下,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的时间越长,灭菌效果越好,如用石灰乳进行粪便消毒时,石灰乳与粪便接触至少应在2小时以上;加热3%~5%的过氧乙酸进行空舍熏蒸消毒时,应密闭门窗1~2个小时;使用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进行舍内空气熏蒸消毒时,应密闭门窗10小时。
8、清除异物
消毒剂与蛋白质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如果消毒环境中有血污、脓汁等有机物存在,会与消毒剂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碍消毒剂发挥杀菌作用,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在消毒感染创伤或受污染的物品时,一定要先将血污、脓液清除干净,对车辆、用具、场地、墙壁等进行消毒时,也应先将垃圾和脏物清扫、冲洗干净。
9、加热药液
加热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同时还可增强去污能力,使消毒剂的消毒效力大增,使用碱性消毒剂,如氢氧化钠、草木灰水时,最好先将消毒剂进行加热。
10、防止腐蚀
很多消毒剂都有腐蚀作用,除了强酸、强碱外,甲醛、复合酚类消毒剂、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对皮肤、黏膜都有腐蚀作用,漂白粉对金属有腐蚀作用,过氧乙酸也能刺激眼、鼻黏膜,使用时必须注意,既要防止损坏器具,又要搞好自身防护,如穿隔离衣、胶靴,戴口罩、眼镜、手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