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址选择 养牛场(小区)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在山地建场时应选择阳坡,坡度不宜超过10度。水源充足,周围1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它畜牧场污染源;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距居民区、工矿学校不少于500米,不得在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畜禽疫病常发区及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建场。
二、规划与布局
1、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乡、村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养牛生产的条件要求。
2、总体布局按生产区、管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进行布置,各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生产区位于管理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隔离区位于生产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处。生产区主要指养牛生产的暖棚建筑,更衣室、消毒室、兽医室、运动场、青贮窖(塔)、饲料加工间、仓库等辅助生产建筑;管理区指办公室、生活用房、门卫值班室、围墙等。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室;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包括病畜隔离室、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并距生产区一定距离,由围墙和绿化带隔开。
3、设施建设
(1)暖棚圈舍:牛舍面积:母牛8㎡/头,育肥牛6㎡/头,犊牛3-4㎡/头。(2)运动场:一般基础母牛及奶牛要设运动场,运动场位于牛舍阳面,其面积为平均每头母牛或奶牛占地15-20㎡。(3)青贮池:应按母牛或奶牛平均10-15m3/头,育肥牛8-10m3/头规划修建。(4)消毒室:面积不小于12㎡,室内设置环形护栏,消毒室地面铺设消毒垫。(5)消毒池:养殖场大门入口处的消毒池与大门等宽,深30cm,长6m(进出大小车辆轮胎转一圈),池内经常保持有消毒液,并定期更换。
三、牛舍建筑:
1、选址:避风向阳,周围无遮荫物和污染源,便于防疫、处理粪尿和污水。牛舍朝向一般为坐北向南。
2、建筑结构: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暖棚牛舍,结构可采用砖木结构或钢架结构。
3、修建要点
墙基:挖深50cm,宽40cm的槽,垫3∶7的细混合灰土夯实,用砖或石料砌墙基,墙基宽24cm,与室内地面砌平。
砌墙:东西跨墙为37墙,前后墙为24墙,用砖和水泥砂浆砌筑,并勾缝。
搭棚:每间圈舍用2根檩条和7根椽子搭架,上面铺竹帘,抹上草泥或盖瓦。
扣棚:在棚的前檩上固定横木条或钢管,将弓形棚架的一端固定在横木上,另一端直接插进预先埋植的钢管内,棚架间距为60-80cm,然后用塑膜覆盖压好。
地面:用混凝土地面,并用水泥砂浆抹平、搓毛面,地面应保持3-5度的坡度,有利于粪尿的排放。
4、内部设施:
(1)排粪沟:宽度0.4m,粪沟前面深-0.30m,粪沟以2%坡度向后放坡,排粪沟面为水泥砂浆面层。(2)食槽:外径宽80cm,内径宽50cm,外沿(靠料道)高70cm,内沿高50cm,在食槽内沿每间隔1米埋置拴牛环,内沿上方40cm处固定金属护杆(Φ50mm)。
四、暖棚管理
1、温度调控:用草帘固定在暖棚顶部,白天卷起固定在棚顶,夜间放下覆盖在棚膜上,也可覆盖双层棚膜,减少夜间棚舍内热能向大气层的传导,以保持棚内较高的温度。
2、通风换气:一般在正午气温较高时,通风换气15-20分钟,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及时清除粪尿污水减少暖棚内有害气体的产生。
3、棚膜管护:经常擦拭薄膜表面的灰尘和水珠,以保持棚膜清洁,获得最大光照度,若有积雪及时清扫以免压破棚膜。
4、圈舍清扫:及时清理粪便,保持舍内干净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