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业飞速发展,畜禽疾病也不断增加,并向复杂化、合并症发展。规模猪场和养殖户在利用兽药治疗疾病时存在着一些误区,现总结如下:
一、盲目投药
有的规模猪场和养殖户在畜禽发病时方寸大乱,“病急乱投药”,不论药物是否对症,有效无效,拿来就用,使用一次发现疾病没有好转就主观认为此药效果不好,紧接着赶快换另一种药物。如此反复,换来换去,药物买了一大堆,运气好时,疾病有所好转,但实质上造成了用药成本过大,而却有可能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另外,有可能疾病非但未得到控制,反而有所恶化,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因此,一定要对症用药,畜禽发生疾病时。及时请专业人员诊断,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购买所需要的药品,进行对症治疗。
二、随意配合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联合用药。这种用药方式往往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药物作用的变化 。
在联合用药中,各种药物的作用相似,用药后药效增加,称为协同作用。如青霉素类中的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中的链霉素同时使用时,则会增大其药效。由于药物具有各种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当配合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沉淀、结块、变色,甚至失效或产生毒性,这种变化称为药物的配伍禁忌。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混合使用,后者会失效;青霉素或四环素与氢化可的松合用可使青霉素失效、四环素药效降低。有些养殖户片面的认为,几种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就会加大其作用,因此随意的将几种药物混合一起使用,当配伍合理时则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当药物使用相互拮抗使药物作用减弱后消失时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增加用药成本。
三、长期用药和重复用药
有些规模猪场和养殖户在饲料中长期加入添加剂和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从而发生体内蓄积中毒或细菌产生耐药性。喹乙醇如果长期使用多表现为慢性中毒,损害畜禽的实质器官,造成增重缓慢等。另外,由于目前消化道和呼吸道病常常发生,所以一些没有经验的养殖户不注重预防用药的用量及疗程,认为只是预防而不是治疗,想用几天就用几天,用药也时段时续,结果造成防不胜防。当疾病真正来临时,原来应当有效的药物却失去啦效果,只需要3—5天的药也不得不延长到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即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用药成本也加大。因此,在预防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用足疗程。
四、用药量过大或过小
任何药物都有其相应的用法用量,只有在其合理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些规模猪场和养殖户治病心切,盲目增大用药量,认为量越大则效果越好;有的缺乏用药知识,有自以为是,不按说明书使用,甚至毫克当成克,毫升当成升。因此常常是药物剂量过大,造成药物中毒和蓄积中毒,如磺胺类药物长期加倍使用时,常常造成严重的药物中毒,应特别注意.
与用药量过大的规模猪场和养殖户相反的则是用量过小。他们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或者计算错误,用药量过小,常常一天的用药量用到一天半甚至两天,这样用量不足,当然不可能治好病。有时候因某些药品用量较小,养殖户无精确的称量仪器,只能估计用药,当在配药过程中忽然发现以前的用药量有些过量,于是在以后的用药中会有意识地减少药量,这样用药量忽大忽小,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极有可能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影响以后的用药。
五、给药途径错误
给药途径分饮水、拌料和注射3种。饮水和拌料因较为方便适合用于大群投药,因而使用较多。当某些疾病发生时,猪只减食或停止,此时若采用拌料投药法在饲料加入药物 ,那些急需药物治疗的猪却得不到或得到少量不足有效剂量的药物,因此只有采用饮水投药效果才好,因为大多数猪在无食欲时也会饮水,尽管饮水量可能下降。但有些药物必须拌料投药,如某些抗球虫药物等。当然有些养殖户习惯于饮水投药和拌料投药同时使用,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药效,缩短疗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投药时机不当
要使药物充分发挥其疗效,还要掌握好投药时机,应按动物的个体差异、疾病的发展情况而灵活选用药物,以减少药物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如患胃肠炎的猪病,在腹泻的初期,当粪便具有恶臭味或混杂多量脓血等异物时,不应急于止泻,而应让其排除肠内毒素和异物时,选择有效的肠道消炎药,及时补充体液,当胃肠症状消除后,腹泻便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