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甘肃省农牧厅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批准,于2010年1月15日农业部公告,正式将“甘南牦牛”纳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成为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之一,对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甘南州畜牧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省畜牧管理总站科研人员着力甘南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选育与提高,对促进藏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甘南牦牛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区,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能适应当地高寒牧区开阔的高山、亚高山草甸和灌丛草甸草原生态环境的地方牦牛品种,其形成历史悠久,血统来源基本相同,属青藏高原型牦牛的一个类群。在当地经长期纯种繁育,具有基本一致的独特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
甘南牦牛中心产区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3个县,在该州其他各县、市均有分布,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和经济来源。经资源普查,甘南牦牛15.56万头,其中适龄母牛约6.69万头,繁殖种公牛1200余头,核心群能繁母牛6千余头。甘南牦牛具有基本一致的体型外貌。体质结实,结构紧凑,四肢粗壮有力。毛色以黑色为主。头较大、额短而宽并稍显突起。头顶、额部、鬐甲、腹下、腹侧、前肢的肩关节至肘关节,后肢的膝关节至飞节、臀端着生着粗而富有弹性和光泽的长毛。尾较短,尾毛长而蓬松,形如帚状。甘南牦牛母牛适宜初配年龄一般为36月龄,公牛适宜初配年龄约为30-38月龄。经测定,甘南牦牛公、母牛成年平均体高分别为126.58±6.37cm和105.28±4.88cm;平均体斜长分别为138.60±7.32cm和115.86±6.55cm;平均胸围分别为186.51±9.29cm和154.67±7.97cm;平均体重分别为370.11±23.82kg和210.45±18.34kg。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根据农业部《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等5位委员会成员于2009年10月20-22日甘南牦牛主产区进行了现场鉴定。专业委员会通过现场检测和鉴定,查看相关记录资料和听取申报单位的工作技术汇报,并进行了质疑,经认真讨论后,认为甘南牦牛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办法》(农业部令第65号)的规定,将甘南牦牛作为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对其进一步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意义。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甘南牦牛通过初审,并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批准。
2010年1月15日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且公示一月期满无异议后,根据有关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第1325号公告,正式将“甘南牦牛”纳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成为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之一,将对促进甘南牛资源保护、良种选育、杂交改良,不断提高个体单产,加快出栏,减轻草场超载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