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如何做好规模化兔场防疫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37

近年来,我国的养兔业正从传统的家庭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方向发展。这一转变对从事养兔的朋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搞好兔场的兔病防治是一个新课题。疾病流行是制约养兔业持续发展和影响兔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传染病的危害更大,为了适应兔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摒弃一些已经过时的防治模式和经验。

淡化治疗,优化兔群 传统养兔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把兔场办成病兔的“疗养院”。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有专家提出病兔“五不治”:无法治愈的病兔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兔不治,治疗时费时费工的病兔不治,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兔不治,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兔不治。实践证明,执行这一举措之后有很多好外,兔群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下降,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兔场实行“五不治”要求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兔舍开展防疫检疫工作,对场内每只兔的健康健况要了如指掌,一旦发现病兔要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果断地进行处理,该杀的杀,该治的治,将疫病扼杀在萌芽之中。

合理免疫,规范操作 当前兔传染病还不能完全控制和消灭,事实说明,免疫接种并不等于兔进入没有疾病发生的保险箱了,首先是因为任何一种疫苗由于种种因素都不可能达到100%的保护率。其次影响兔体产生免疫力的因素很多,如兔的体质、环境及应激因素等。此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质量与免疫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免疫接种要做到两点:一要有计划,制定出适合本场兔群使用的免疫程序。二要有操作规程,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接种前要检查兔的健康状况,接种器械要消毒,做到不漏种、不多种、不少种,接种后要注意兔的反应情况。

随着兔病的不断变化以及新兔病的出现,仅凭原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已不能满足现代养兔的要求,养兔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展养兔生产。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