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夏季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3

夏季,天气炎热,极易引起各类动物疫病暴发传染和病源扩散传播。因此,采取确实有效防控措施以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极端重要,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关系到畜禽产品市场的稳定、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和谐。

一、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摸底排查。落实专人对重点区域和“死角”区域集中开展排查摸底和监测,并逐一建档,确实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2、强化免疫。进一步落实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每月定期补免和仔猪阉割免疫制度;及时做好新添槽仔畜的免疫。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的原则,做好防控工作。

3、开展监测。严格疫病报告制度,制定疫病应急方案,加强疫病防控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置。对病死畜(禽),要做到“六不一 处理”即不转运、不储存、不宰杀、不出售、不加工、不食用和无害化处理。

4、实施消毒。对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畜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运输车辆、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清除病源,从而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5、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区外引种申报制度,严格产地检疫关、严格收购屠宰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交通运输监督检查关,规范检疫程序。加大对无检疫合格证、无免疫耳标的畜禽检疫。坚决打击市场外交易,打击不合格畜禽产品、不合格经营户。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及培训,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疫情稳定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

二、加强对畜禽常见疾病的防治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强降雨天气,造成洪涝灾害。洪水来时,粪池漫溢,死亡畜禽、各种污物随水流淌,水源等环境被严重污染。土壤中的细菌、病毒等被洪水冲刷出来,成为传染源。故洪水过后,易造成畜禽细菌性、病毒性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如猪丹毒、猪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等;禽的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球虫病等。根据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当前须重点抓好对病死、溺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饲养场及畜禽舍的消毒;抓好畜禽疫病的免疫工作、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三、加强饲养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

1、立足防重于治。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如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800g或磺胺六甲氧散(每公斤体重60~100mg每天1次口服,连服五天以上,首次倍量)等。

2、给予全价饲料。梅雨季节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为防止饲料霉变,可利用晴天暴晒或在饲料中添加丙酸钙、丙酸钠、双乙酸钠等防霉剂。

3、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消毒措施,保护畜禽舍清洁、干燥等。定期消毒可采用1%来苏儿、3%烧碱、20%石灰水等。定期驱虫和毒杀蚯蚓、灭鼠等。在猪场里,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不要在猪场内或附近饲养禽类,特别是水禽,如鸭、鹅之类。养禽场内不能混养家禽。

4、科学处置病畜(禽)。一旦发现生病畜禽,要立即隔离并对症治疗。如退热,补充体液,并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病情控制后应继续治疗1~2天。

总之,在高温季节要掌握总的防治原则,应给予全价饲料;不要在畜禽舍内积肥,要经常清扫;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舍内漏雨;要经常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暴晒,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消毒,以防霉变;要保证畜禽舍的通风换气,使畜禽舍内保持清新的空气。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