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症状
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泡、脓泡,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泡、脓泡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
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结痂、溃疡;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其他部位无特征性变化。
2 实验室诊断
2.1病料采集
采集病变局部水泡液、水泡皮、脓泡皮及深层痂皮。
2.2 电镜观察
病料制片,磷钨酸钠负染后电镜检查,见非普通形态的羊口疮病毒粒子。结合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确诊。
2.3动物接种试验
将病料制成乳剂,划痕接种于健康羔羊口唇,次日接种部位红肿,继而出现水泡,4~6天形成脓泡,经3~4周脱落。
3 防治
3.1立即隔离病羊,将病变部痂皮、溃疡刮去,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每日3次,每只羊肌肉注射抗病毒西药2~1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每日2次,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者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160~24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100万单位或口服磺胺类药物,1~2次/日。
3.2未发病羊进行预防接种。将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l%溶液,对未发病羔羊做皮肤划痕接种。
3.3 加强饲养管理,喂以优质饲草和精料,最好喂鲜青草。
4 预防
4.1不从疫区购入羊只,严格进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购入检疫。
4.2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注意冬春补饲;常打扫羊圈,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护羊只的皮肤;黏膜,挑拣出饲料、垫草中的铁丝、竹签等异物,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在有刺植物的草地上放牧;加喂适量食盐,以防羊只因啃土、啃墙而损伤口唇黏膜。
4.3 定期预防接种。出生15日龄后的羔羊,口腔黏膜内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4.4一旦羊只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尚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受威胁羊群可进行紧急接种。
4.5病死羊尸体应深埋或焚毁,圈舍彻底消毒。常用消毒药有:3%石炭酸、2%热火碱或20%石灰乳等。兽医及饲养人员必须做好自身消毒,以防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