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例鸭痛风病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64

禽痛风病的特征,是血液中蓄积大量的尿酸盐。在正常情况下,由肾脏通过输尿管从泄殖腔排出到体外,当肾脏或输尿管发生障碍时,导致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在肾脏、肝脏、心脏、肠、腹膜等浆膜面及关节内沉积,引起消瘦、衰弱、腹泻、排白色稀粪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病理剖检看到关节表面和内脏表面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沉积。禽痛风病的报道多以鸡常见,鸭痛风病例报道较少。笔者现将近期临床上发生的一例鸭痛风病例介绍如下:

一、发病

邢台沙河市某养鸭场饲养的4000只蛋种鸭,70日龄前鸭群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98%。按正常的免疫程序进行了各种疫苗的免疫,70日龄时把鸭群转到比较大的运动场内饲养,该运动场地面上铺有一层石粉,鸭子有料就吃料,无料就吃石粉,饲养到78日龄时发现鸭群有拉白色稀粪,食欲减少,每天死亡30多只。技术人员怀疑鸭群得了白痢,曾先后用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嘧啶等药物治疗,但均无疗效。遂于2010年1月13日带病死鸭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进一步诊断为鸭痛风病,用药后鸭群很快恢复正常。

二、症状

病鸭饮食减少或废绝,逐渐消瘦,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腹泻,排白色稀粪。有的病鸭嗉囊高度扩张,口中流出少量淡黄色或无色稍浑浊液体。个别的病鸭关节肿胀。

三、剖检

共剖检15只病死鸭,肾脏肿大,颜色变淡,质脆,肾小管因蓄积尿酸盐而变粗,使肾表面形成花纹。输尿管明显变粗,内充满大量乳白色石灰样近似干酪样或浓稠尿酸盐。管腔内充满石灰样沉积物。心、肝、脾、肠系膜及腹膜等处均有一层白色尿酸盐覆盖,严重的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关节肿胀处沉积大量的尿酸盐。肝脏肿大、色暗,胆囊充盈胀满,气管黏膜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物。

四、实验室检验

1.细菌学检验,以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脾脏及肾脏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菌体。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亦未见菌落生长。

2.取病鸭法氏囊分别制成检测抗原,与传染性法氏囊标准血清做琼扩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反应。

3.取输尿管内白色物镜检可见到尿酸盐结晶。

4.检验该饲料,粗蛋白含量为13.8%,钙含量为0.8%,磷含量为0.45%。均在正常范围内。

5.现场观察,鸭群在运动场内活动时,有的吃料,有的就吃运动场内所铺垫的石粉。

五、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现场观察、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为鸭食运动场内的石粉过量引起的痛风病。

六、治疗

1.确诊后立即清除运动场内的石粉,全部清扫干净,并在上面铺垫一层沙、土、炉灰混合物,杜绝鸭群再次吃到石粉。

2.停用磺胺类药物,全群饮禽肾康(主要成分:乌洛托品、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等),饲料内混喘痢杀(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按说明用),防止继发感染。并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消肿的中草药。方剂:板蓝根1000克、金银花1000克、车前草1000克、陈皮500克、丹参500克、甘草200克,共研细末(每只鸭2克),开水冲浸药末,放凉,药水与药渣一同拌于饲料中喂给,每天两次,连用5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禽速补、鱼肝油。

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鸭舍及运动场内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适当增加运动,提供充足的饮水。经过以上治疗5天后症状减轻,病死鸭逐渐减少,鸭群恢复正常。

七、提醒

1.鸭痛风病的发生,一般与长期和大量饲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运动不足、饮水量不足、传染病等有密切关系。该病例主要是由于鸭群采食过量的石粉造成的。笔者认为,育成鸭食量较大,不应该把单一饲料如石粉、贝壳、玉米、鱼粉等放到易被鸭群采食到的地方,更不要把石粉、霉草、霉料等当垫料铺垫在运动场和鸭舍内,否则易被鸭群采食,引起鸭群发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磺胺药物是常用药物,如过量或长期投服会引起或加重肾脏功能损害,使尿酸盐在体内蓄积,引起鸭痛风死亡。该场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多种磺胺类药物,是加重鸭痛风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