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集约化猪场的迅速崛起及环境条件的日益复杂化, 从上个世纪9 0 年代至今. 猪伪狂犬病的发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 该病几乎已成为许多猪场的常规病。临床症状也呈多样性, 诊断及治疗均相当困难, 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下面就规模场猪伪犬病的防治及控制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I 患病猪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未免疫猪群首次发生伪狂犬病时,多呈暴发性。
l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呈典型症状和病变. 包括育成猪出现短暂如感冒样症状: 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尹胎: 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4 0 % ~8 0 % ) 。而已免疫猪群发生伪狂犬病时,多呈散发性. 常见不到典型l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形式多样, 死亡率较低, 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轻。
2 诊断
虽然猪伪狂犬病在临床上有其多样性。但我们只要掌握本病特点, 要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还可以通过实验动物(家兔) 接种、病毒分离鉴定和E L [ S Af 本试验可区分野毒和基因弱毒1 等进行检测, 这些方法都比较准确、可靠。
3 规模猪场预防猪伪狂犬病应采取的措施
3 . 1 未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规模场
未发生过此病的规模场一旦受到伪狂犬病毒的攻击. 会给猪场(尤其饲养有母猪的猪场) 带来严重的损失。可致大量母猪流产、死胎和仔猪死亡. 疫情停止后猪群可长期带毒。所以, 控制此病的关键是防止伪狂犬病毒传人。其主要对策有:
3 . 1 . 1 加强对规模猪场的管理
①坚持自繁自养。一般情况下不从外地或外场引进猪只, 防止疫病从外地传人。②加强检疫及检测。如果要引进新猪(包括精液) , 必须对猪的产地进行调查, 看是否来自非疫区猪场; 入场前必须请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 并取得检疫证明; 入场后做好各种隔离、消毒工作. 隔离3 0 El 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混群饲养。③ 防止交叉感染。不要在猪场内混养多种家畜。
3 . 1 . 2 疫苗的选择及免疫
使用弱毒疫苗有毒力返强的可能。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有重组变强的可能. 因此. 当未发生过此病的猪场受到强病毒威胁而需要注射疫苗时, 建议使用基因缺失灭活苗。乳猪股内侧肌肉或臀部注射, 0 . 5 m l J 头; 断奶仔猪股内侧肌肉或臀部注射, l m U 头; 成年猪臀部注射, 2 m L /头: 生产母猪在配种前接种1 次, 所生乳猪可不接种疫苗, 待断奶后注射1 m L 。
3 .2 感染猪场的控制对策
无论是初次感染还是已发病猪群,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和有效的调查检测手段是必要的。制定对策的目标是控制本病的流行以减少损失. 和在发病猪群中消灭猪伪狂犬病。
3 . 2 . 1 免疫接种
各种疫苗特性: 目前使用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有普通弱毒苗、灭活苗和基因缺失苗三大类。英特威. 富道和我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伪狂犬病疫苗都是基因缺失苗。普通弱毒苗的优点是成本低、免疫源性好, 缺点是安全性能差: 灭活苗的优点是安全, 缺点是成本高、注射次数多; 基因缺失弱毒苗的优点是免疫应答好、比较安全, 缺点同样是成本高。国产基因弱毒苗与进口基因弱毒苗相比, 效价方面前者优于后者;安全性方面后者胜于前者。进口基因缺失苗较适合用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
免疫程序: 生长猪为10 周龄首免,4 周后二免; 后备公母猪配种前3 - 4 周免疫1 次; 公猪每年免疫2 次; 母猪产前4 周免疫注射1 次。
注意事项: 小心处理注射过弱毒苗的注射用具、疫苗溶液和疫苗瓶. 防止其它敏感动物接触后引起活化反应。为避免母源抗体影响. 小猪首免时间应安排在7 0 日龄, 不宜太早。每个猪场只使用~ 种基因缺失弱毒苗, 不要使用两种或多种基因缺失弱毒苗. 以防基因重组的发生。使用
疫苗时要使用对应的疫苗稀释液。
当猪群发生疫情。须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时。通常的做法是及时给全场未发病猪只(尤其是母猪) 注射伪狂犬疫苗,在疫情平息后, 按上述免疫程序执行常规免疫接种。
3 . 2 . 2 强化饲养管理
要控制伪狂犬病.一是实行早期(3 周龄) 断奶, 二是实行隔离饲养, 三是实行全进全出。
3 . 2 .3 坚持检测和淘汰阳性猪
有条件的规模场要做到定期检测猪群。对阳性猪, 要严格限制其移动: 对阴性猪注射基因(灭活) 苗。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并逐步用阴性种猪代替阳性种猪。
3 . 2 .4 注意清除各种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包括栏舍消毒、人员车辆进出消毒和杀虫灭鼠等, 其中灭鼠是猪场控制伪狂犬病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