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药物分析 » 正文

乙醇脱氢酶应用研究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3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970

摘 要:乙醇脱氢酶(ADH)是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肝脏、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之中的含锌金属酶,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ADH作为生物体内主要短链醇代谢的关键酶,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对其同功酶的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遗传学特性、分离提取技术等进行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其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主要对ADH在工业分析、化工生产、食品和医药研究以及生物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便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乙醇脱氢酶;同功酶;应用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能够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dinucleotide,NAD)为辅酶,催化伯醇和醛之间的可逆反应。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ADH与乙醛脱氢酶(ALDH)构成了乙醇脱氢酶系,参与体内乙醇代谢,是人和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酶。近年来,有机相催化和膜反应器的研究发展,对ADH的研究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ADH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ADH生物电极和乙醇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工业分析乙醇浓度;②ADH的催化特性,在化学工业中应用于许多原材料及中间反应物的生产;③ADH作为人和动物重要的生理指标用于各项研究;④伴随生物技术和酶工业的发展,ADH被作为新的实验材料,用于开展各种新的研究。总之,ADH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分析、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1 ADH生物电极和乙醇生物传感器

ADH在乙醇浓度分析中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可体现在ADH生物电极和乙醇生物传感器的生产与应用方面。

目前,工业上分析乙醇浓度的方法通常为蒸馏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操作复杂。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使得对发酵过程的连续监测和控制无法进行。以生物电极为传感器分析乙醇浓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选择性好、微型化灵敏度高、测量简便、快速等优点,因而,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各种酶电极和乙醇传感器应运而生。国内对ADH电极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就,在克服了早期ADH电极操作复杂、设计费用高等缺点的基础上,吕跃钢等[1]用面包酵母粉代替ADH,大大降低了电极的生产成本,对该类电极的批量生产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NiculescuM等[2]报道了一种新的乙醇传感器的构造及适宜的应用条件,该传感器是基于醌类血红蛋白ADH与其它化合物组成的复合体系,优化后的传感器可以灵活自动地进行白酒分析,能够对白酒发酵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乙醇也是某些临床诊断的重要项目及一些饮料的主要成分。在这些方面,乙醇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近年来随着酶电极和乙醇传感器的发展,应用电化学方法直接检测乙醇浓度已经成为可能。施清照等[3]研制的电流型乙醇生物传感器是将ADH及NAD+均固定在人造丝网上,以键合型NBA修饰浸蜡石墨电极为基体电极,乙醇在ADH作用下产生还原型烟酰胺腺瞟呤二核苷酸(reducednicotinamide adeninedinucleotide,NADH),通过测量NADH在酶催化反应前后的浓度变化,引起介体氧化电流变化,最终达到测定乙醇浓度的目的。

虽然国内外在ADH电极及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酶本身稳定性较差及设备结构限制,致使乙醇传感器寿命相对较短,还有待逐步克服。

2 ADH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利用ADH的催化特性生产许多原材料及中间反应物。在二氧化碳转化合成甲醇的过程中,ADH就发挥了酶的催化作用。

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它的固定和再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化学或生物学途径,CO2可被转化为多种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如低碳醇、低碳烃和有机酸等,其中将CO2转化为甲醇是一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途径。它不但可以解决CO2的循环再利用问题,同时还可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洁净燃料甲醇。

为了实现CO2向甲醇的转化,研究者曾尝试了多种方法,其中酶催化法以其高效、专一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在CO2的固定和还原反应中已有应用。许松伟等[4]采用甲酸脱氢酶(formatedehydrogenase,FDH)、甲醛脱氢酶(formaldehydedehydrogenase,FADH)和ADH为催化剂,以NADH作为电子供体,通过3步连串反应将CO2转化为甲醇,探索出了CO2利用的新途径。

ADH在乙醇生产中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产生ADH的菌株进行乙醇生产,相对于以往各种无机、有机合成乙醇的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便、产物更易获得等优点。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对产生ADH的菌株进行改造,从而使其更适合于乙醇生产。陆坚等[5]报道了利用葡萄糖、木糖生产燃料酒精的基因工程菌构建,从而降低了燃料酒精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3 ADH在食品科学和医药研究上的应用

3.1 食品科学

ADH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之中,在乙醇代谢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此酶的活性为重要指标,对于食品研究和生产具有指导作用[6­7]。例如在柿饼脱涩研究方面,柿饼中单宁的聚合过程主要是在ADH作用下完成的,乙醇在ADH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和单宁聚合生成不溶性的树脂状络合物,能够使涩味消失[6]。

果实在采摘之后的贮藏过程中,由于无氧呼吸作用会发生乙醇的积累,从而危害果实的品质[7]。ADH能够直接以乙醇为底物,催化乙醇转变为乙醛,再通过一系列分解转化,最终可以消解无氧呼吸产生的过多乙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除过多乙醇对果实组织的损害,对果实储藏十分有益。

3.2 解酒药物研究

众所周知,适量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急性大量饮酒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失去知觉甚至死亡。长期饮酒还可引起肝损伤、脑损伤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开发有效的解酒产品已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重视。

乙醇经消化道吸收后,75%~98%在肝脏分解,其余小部分经肾和肺排出[8]。在肝脏中,促进乙醇代谢的酶主要是ADH与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这两种酶由于基因多态性,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9]。ADH与ALDH总活力的高低决定了乙醇在体内代谢的速度。因此,在众多的解酒药物研究方面,ADH活性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用于观察解酒药物对ADH是否具有诱导作用,以便了解药物能否加快乙醇分解代谢,从而减少乙醇对人体的损害。同时开发高活性的ADH与 ALDH也已经成为解酒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LizanoC等[10]在对人红细胞体外消耗乙醇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电穿孔技术将ADH与ALDH联合包埋于小鼠红细胞中,用于对急性乙醇中毒小鼠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小鼠血中乙醇浓度较对照组低43%,乙醇消除量高达0.39mL/min,较对照组高0.19 mL/min。说明包被ADH+ALDH的红细胞可以作为潜在的载体系统消除摄入体内的高浓度乙醇。

国内关于ADH用于解酒的研究报道较少。陈廷伟等[11]在解酒防醉保肝饮料研制中,选用产ADH活性较强的乳酸菌用于酸奶、果茶生产,或提取ADH制成口服液,饮酒时服用使其在胃黏膜形成保护层,乙醇在ADH作用下部分消耗,可减少乙醇进入血液伤及肝脏。

3.3 疾病诊断

ADH在人和动物体内主要存在于胃和肝脏,一些肝、胃疾患可能与ADH活性相关。正常情况下,ADH在肝脏中含量最高,血清中的ADH活性是恒定的,只有当肝细胞受损时,ADH由肝细胞内释放到血清中,从而引起血清中ADH含量升高,所以检测血清中的ADH活性是诊断某些肝脏疾患的指标之一[12­15]。

4 ADH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4.1 基因多态性研究方面

人类ADH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可编码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ADH同工酶。ADH是一种含锌金属酶,其同工酶有20余种,常见的有ADH1~ADH5五种,分别由ADH1~ADH5基因编码的5种多肽亚基α、β、γ、π和χ组成。ADH1~ADH3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相邻近,它们的cDNA序列有94%是相同的[16],因此ADH1~ADH3三种基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ADH2和ADH3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尚未发现ADH1、ADH4或ADH5存在多态性[17]。

ADH同功酶对研究基因多态性[18]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得一些疾病可以从基因水平得到解释。李俊杰[19]报道了ADH3遗传多态性对摄入乙醇后唾液和全血中的乙醛含量有一定影响。在此方面,朱孔锡[20]还报道了ADH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关系。

4.2 生物工程研究方面

ADH基因也被用于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用于一些产品的生产。为了防止酿酒酵母对生产出的乙醇进行分解,史文慧等[21]通过乙酸锂转化的方法,将一段对遗传霉素抗性的DNA片断转入酵母细胞中与ADH2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经过抗性筛选得到一株ADH2基因突变的杂合双倍体菌株,对突变杂合双倍体菌株通过四分体剖分,获得了一株ADH2基因被删除的突变单倍体菌株。经发酵试验发现,ADH2基因被删除的突变单倍体菌株不利用乙醇。

5 结语

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类之一,ADH的作用正在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Tokumitsu OM等[22]近年通过研究,从几种蘑菇中获得了高活性的ADH,并将其应用于酒精饮料的发酵生产。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的酒精饮料既具有抗癌、抗血栓活性,而且乙醇含量可与酵母发酵相比。说明ADH在人和动物健康方面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利用ADH研制乙醇生物传感器的工作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而在化工生产、解酒药的开发、疾病诊断、食品生产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或探索阶段。随着有机相酶催化和膜反应器的发展以及遗传工程和DNA重组技术的进步,ADH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