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羊伪结核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1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45

羊伪结核病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伪结核棒状杆菌存在于土壤、肥料、肠道内和皮肤上,经创伤感染。该病在羔羊中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多。主要以化脓性、干酪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近年来,山羊伪结核病在集约化养羊场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症状 感染初期,局部发生炎症,后波及附近的淋巴结,慢慢增大和化脓,脓开始较稀,渐渐变为牙膏状、干酪样。病羊一般无明显的症状,屠宰时才被发现。如体内淋巴结和内脏受波及时,则病羊逐渐消瘦、衰弱,呼吸加快,时有咳嗽,最后死亡。病变在头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较多,肩前、股前和乳房等淋巴结次之。

预防 平时做好环境和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羊发生皮肤破伤应及时处理。及时隔离发病羊。

治疗 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但因脓肿有厚包囊,疗效不好。对有临床症状的山羊可进行手术治疗:切开脓包,挤出脓汁,用双氧水灌洗创口后,撒上高效广谱抗生素粉,或用碘酒棉条填塞数日后取出,撒上高效广谱抗生素粉,同时肌注高效广谱抗生素1~3天,1周后可痊愈。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