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羔羊梭菌性痢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11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219

羔羊梭菌性痢疾简称羔羊痢疾,病原体主要是B型魏氏梭菌,有时C、D型魏氏梭菌也可参与致病。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尤以2~5日龄羔羊发病较多。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当母羊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加之天气骤变,寒冷袭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均时,容易诱发该病。

症状 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潜伏期1~2天,发病初期精神委顿,不愿吃奶,不久即下痢,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绿、黄白甚至灰白,后期粪便带血。病羔虚弱,卧地不起,常于1~2天内死亡。个别羔羊表现为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病羔呈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口流白沫,呼吸急促,最终昏迷。体温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常于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内死亡。

预防 (1)增强母羊体质,产羔季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合理哺乳。(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4)每年产前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或近年来试制成功的六联苗(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和大肠杆菌病),皮下注射3毫升。

治疗 (1)服土霉素0.2~0.3克或再加等量胃蛋白酶,水调灌服,每天2次。(2)用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碳酸氢钠0.2克,水调灌服,每天3次。也可先灌服含0.5%福尔马林的6%硫酸镁溶液30~60毫升,6~8小时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溶液10~20毫升。也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单位。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