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吸吮线虫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仅见于蝇子活动的季节,一般在5~9月份。其主要特征是引起结膜角膜炎。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本病是由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引起的。吸吮线虫又叫结膜丝虫或东方眼虫,寄生在羊的结膜囊内、第三眼睑(瞬膜)下或泪管中。一般隐藏在眼内角瞬膜之后,偶尔可以迅速横过角膜。虫体有雌雄之分,致病的都是成熟的雌虫。从外形看,虫体为线状,呈乳白色,雄虫长8~13mm,宽0.275~0.75mm,尾卷曲,肛门周围有乳突(肛前10对,肛后2~5对),2对交合剌长短不一。雌虫长16~20mm,宽0.5~0.8mm,肛门在虫体前端。
虫卵呈椭圆形,壳薄,长为54~60μm,宽34~37μm,产出时已含有胚胎。中间宿主为家蝇属的蝇类。
【生活史】
雌的成虫在羊眼寄生部位产出能活动的幼虫(胎生),幼虫随眼的分泌物流出,存在于眼内角及其附近的眼分泌物中。当蝇子舔食眼分泌物时,即将幼虫咽下,幼虫在蝇体内发育成侵袭性幼虫,移行到蝇子的吻突中。当蝇子再吸吮健康羊的眼分泌物时,即将侵袭性幼虫排入健羊眼内。经过20d左右,幼虫发育为成虫,在眼内活动,引起眼虫病。
在眼内越冬的幼虫,成为第二年春季本病流行的传播来源。
【症 状】
主要表现为结膜炎、角膜炎。病羊流泪、畏光,结膜发红肿胀,甚至有时发生溃烂。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混浊。严重时在角膜上造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少数病例可引起失明。在一只眼内寄生的虫体可以多达12条。
【诊 断】
当羊群中的结膜角膜炎有增多趋势时,可以怀疑有本病存在,即应多次检查眼睛,注意有无虫体寄生。为了便于检查,可用l%~2%地卡因或2%~4%可卡因对眼球进行表面麻醉,使其失去知觉,在检查时保持安静状态,同时可促使虫体爬出或随麻醉液排出。
【预 防】
1.进行预防性驱虫 在本病流行地区,于冬春季节(12~3月)每月进行一次。驱虫方法可用2%~3%硼酸水、0.5%来苏儿或1%敌百虫溶液2~3滴点眼。
2.进行成虫期前驱虫 一般在6~7月上旬,用上述驱虫方法进行,每月二次。
3.消灭蝇类 注意羊棚舍内外的清洁卫生,用适当农药喷洒灭蝇。
【治 疗】
治疗原则是除去虫体,对炎症进行对症治疗。
1.用机械方法取出虫体 可用镊子取出或棉花拭子刷掉虫体,事前应该用可卡因或地卡因进行麻醉。如果需要重复麻醉,最好用地卡因,因为可卡因有刺激性,重复应用时,有可能使角膜变为不清亮。取出虫体以后,用2%~3%硼酸水冲洗眼睛。
2.用药液杀死虫体 可用1%的敌百虫、克辽林或5%胶体银点眼,早晚各一次。
3.用药液将虫体冲洗出来 可用2%~3%硼酸水或1:1 500~1:2 000碘溶液,隔5~6d冲洗一次,共冲洗2~3次。
4.对症治疗 对结膜角膜炎可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进行治疗。
5. 内服左咪唑 剂量为8~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2d。也可用5%~10%左咪唑溶液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