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仰口线虫病(钩 虫 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3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111

仰口线虫病又称钩虫病,为绵羊及山羊常见的寄生虫病。在西北、东北、内蒙古广大牧区发生较普遍。

【病原及其形态特征】

病原为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am),多寄生于小肠,以十二指肠部最多。

羊的钩虫为乳白色或淡红色,是雌雄异体。雌虫长15.5~2lmm,尾钝而圆,阴门位于中部前方不远处。雄虫长12.5~17mm,虫体前端弯向背面,因此口向上仰,故有仰口线虫之称。

钩虫卵长0.079~0.097mm,宽0.047~0.050mm,颜色深,两端钝圆,一边较直,一边中部稍凹陷,在镜下观察时,显得肥胖,颇似肾脏,很容易识别。

【生活史】

虫卵随着粪便排出,在体外环境发育孵化为幼虫。如果环境潮湿,温度适宜,幼虫即经过两次蜕化,而变为侵袭性幼虫。

侵袭性幼虫能够沿着潮湿的牧草移行,它侵入羊体的方式有二:一种是由于羊只随着吃草或饮水将其吞进消化道;另一种是由于幼虫直接钻入皮肤。在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随着感染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别:

1.经口感染 幼虫先钻进胃壁或肠壁,停留几天之后,再返回肠腔,而固着在肠黏膜上,继续成长到性成熟期。

2.经皮肤感染 幼虫随着血液到心脏,按照以下路径移行:

幼虫在移行的同时,逐渐成长,发育到性成熟期。

有时幼虫可随血液到达其他脏器,引起小出血点,然后即归死亡。如果羊只怀孕,幼虫可经过胎盘到达胎儿,而引起先天性感染。

【症 状】

因为钩虫是借其发达的角质口囊吸着于小肠黏膜,以吸食血液为主,故使感染羊只表现出进行性贫血、顽固性下痢及下颌水肿。结果引起大羊消瘦,小羊发育不良。严重病例常会造成死亡。

【诊 断】

本病的症状没有特征性诊断价值,要想得到确诊,应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从粪便中检查虫卵,尤其是要根据剖检中发现的虫体。

【预 防】

参照捻转胃虫病的预防措施,进行综合性预防。因为钩虫能经皮肤使羊只感染,故应特别注意棚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卫生。

【治 疗】

发现钩虫病之后,必须及早进行药物驱虫。如果患羊贫血严重,还应同时给予铁剂。

药物驱虫可参照捻转胃虫病的疗法,但口服必须采用较高剂量,例如吩噻嗪应按1.0~1.5g/kg体重计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