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白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23  来源:转帖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553

羔羊大肠杆菌病亦称埃希氏大肠杆菌败血病,或称新生羔羊腹泻(Neonatal diarrhoea),俗称羔羊白痢,是羔羊出生后2~8d内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出生后1~4d。其特征是发生肠炎及败血症,死亡率很高,多见于冬春舍饲时期内。

【病 原】

本病没有特异病原菌,普通大肠杆菌、产生杆菌及衣原体都可成为新生羔羊败血病的病原菌,但最常遇到的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此菌为肠道内的常在菌,在肠道内构成固定的细菌丛,能够排除与抑制进入肠道的病原菌,并参与着动物必需维生素的合成。但有机体正常状态的任何破坏,都能使肠内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跟着发生变化,而成为本病的主要病原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大小中等。在分类上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无芽胞,具有周鞭毛,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本菌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

致病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正常的非致病大肠杆菌各方面没有差别,只是抗原结构不同。致病性菌株一般能产生1种内毒素和1~2种肠毒素。内毒素能耐高热,100℃30min才被破坏。肠毒素有两种,一种不耐热(LT),有抗原性,分子量大,60℃经10min被破坏;另一种耐热(ST),无抗原性,分子量小,须60℃以上和较长时间才能被破坏。

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3种抗原,另外,许多与腹泻有关的致病菌株带有菌毛抗原(也叫黏着素抗原或定居因子抗原)。根据抗原成分,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许多血清型,引起一种动物发病的大肠杆菌,常为一定的血清型,一个畜群如不由外地引进同种家畜,其病原性菌株常为一定的1~2种血清型。

【病的传染】

一般都是经消化道而感染,例如在接触病羔和不卫生的环境,以及吸吮母羊的脏乳头时都可以受到感染。在少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受到感染。

能使大肠杆菌感染羔羊的主要因素有:

1. 母羊孕期饲料不足,造成羔羊生理性幼稚型;

2. 在污染的环境中分娩;

3. 出生后初乳不足,得不到足够的初乳抗体;

4. 喂给过量的乳或其他饲料而引起消化不良;

5. 受寒对于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当羔羊不吃初乳时,仅放置污染环境中,不足以引起发病,但当羔羊受寒而又触露于污染环境中时,能使大部分羔羊得病,而且可使未出现本病的地方也发病。

【症 状】

在临床上有败血型和肠炎型两种类型:.

败血型:主要见于2~3周龄的羔羊。病羔发生菌血症后突然腹泻,有时发生胸膜炎或关节炎。当出现神经症状时,说明已发生脑膜炎。

肠炎型(下痢型):见于出生后3d以内,有的可在生后8d患病。潜伏期很短,主要症状为下痢。粪便稀薄,呈泡沫状,具有恶臭。起初呈黄色,继而变为淡灰白色,含有乳凝块,严重时混有血液。排粪时表现痛苦和里急后重。病羔全身衰弱,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久卧不起,常因脱水而引起死亡。

病初体温常增高到41℃左右,以后降至正常,当羔羊变为衰弱而脱水时,则体温下降,临死前降到36 ℃左右。当病程发展迅速而羔羊急剧衰弱时,往往于发病后1~2d死亡,延迟死亡的比较少见。

【剖 检】

病理变化局限于消化道。剖检时见尸体消瘦,胃肠充满乳样内容物,第四胃及肠道黏膜充血发炎,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散在的出血点。急性死亡者,内脏器官充血,且有多数溢血点。

【诊 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进行确诊。在分析这些资料时,必须注意发病季节、年龄及严重的死亡率。

细菌学检查具有参考意义。败血型的病例可从身体各部分离到病原体,人工接种(静脉注射)于数日龄的羔羊,可以引起发病,但3月龄的羔羊不受感染。在肠炎型病例,只能在肠的各部分发现大量致病性大肠杆菌,从其他部分则查不到大肠杆菌。

【预 防】

1.加强孕羊的饲养管理 保证饲料中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给予定期运动,以利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和提高初乳的生物学价值。

2.严格遵守临产母羊及新生羔羊的卫生制度 对产栏和用具用3%~5%来苏儿进行消毒,并经常保持清洁;必须保护羔羊,使其不至遭到大量病原菌的侵入。

3.对病羔必须进行隔离 病羔接触过的畜栏、地板、墙壁和排水管等,均须进行清扫和彻底消毒。

4.进行预防注射 用当地菌株制成福尔马林和浓缩氢氧化铝菌苗,可以产生预防效果。

我国创制的福尔马林大肠杆菌菌苗,对大羔的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

【治 疗】

1.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土霉素按每日20~50mg/kg体重,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10~20mg/kg体重,分2次肌内注射。磺胺甲基嘧啶及磺胺咪,可以将药片压成粉剂加入奶中,使羔羊自己喝下。剂量为:第一次1.0g;以后每隔4~6h服0.5g。或用20%磺胺嘧啶纳5~10ml,肌内注射,每日2次。呋喃唑酮按每日5~10mg/kg体重,分2~3次内服。

2.应用嗜酸菌乳和噬菌体。二价噬菌体(大肠杆菌病及副伤寒噬菌体)具有良好效果;

3.病好转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乳康生等,加速恢复胃肠道机能,但此类制剂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时应用。

4.采取必要的对症疗法。为了减轻疝痛,可以使用泄剂(石蜡油或植物油)及阿片制剂(如复方樟脑酊);衰弱时可以注射强心剂。有脱水现象时,可以进行静脉输液,恢复电解质平衡。

此外,还可以灌服6%硫酸镁(含福尔马林05%)30~60ml,6~8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10~20ml。未见效的,次日再增服1%高猛酸钾,直到痊愈为止。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