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病是家兔的主要疾病之一,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离乳前后的幼兔发病率最高。幼兔由于刚断奶,正由哺乳过渡到完全采食饲料,由于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消化道中尚未形成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加之饲养管理上的变化或饲养管理失衡,是引起兔消化紊乱和腹泻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降低成活率,若治疗不当可能导致大批死亡。特别是3月龄以内的幼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2008年初,我市某兔场引进一批良种幼兔,由于长途运输、饲养环境的改变,进场后不久发生腹泻病,通过临床检查、病例剖检、细菌学检验和药物治疗观察,确诊为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病情发展。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2008年1~3月,兔场先后引进良种毛兔、肉兔共2 036只,2kg以下的幼兔1 020只。由于长途运输、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其中有214只发生不同程度的腹泻,死亡58只,发病率21%,病死率27.1%。
2 临床症状
病兔食欲减少或废绝,全身无力,精神倦怠,体温升高,可视黏膜发绀,呼吸促迫,粪便稀薄如水,常混有血液和胶冻样黏液,黄褐色的稀便沾污肛门周围、臀部和后肢,有腥臭味;腹围增大有疼痛,腹泻后精神沉郁,由于脱水很快消瘦、衰弱,个别体温低于常温。可视黏膜苍白,病兔有时磨牙,流涎,四肢发冷,身躯蜷缩,急性的1~2d死亡。严重的病例由于腹泻导致体液丧失过多而呈现脱水和衰竭状态,后期有胃肠道产生的有毒产物被吸收导致自体中毒,虚脱而死亡。
3剖检病变
先后剖检15只死兔,均可见消瘦,腹部膨大,胃内充满气体和液体,小肠段(空、回肠)扩张明显,肠壁变薄,肠内充满半透明的褐色水样或胶冻样食糜液体。胃肠道卡他性炎症,黏膜增厚充血,肠壁水肿和出血,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盲肠内粪便呈糊状,直肠充满黏液,大小肠炎症均不明显,其他脏器无明显直观变化。
4防治措施
根据本场情况,采取了隔离、消毒、药物治疗、调整饲养环境,死兔、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措施。
4.1隔离治疗病兔
采取杀菌消炎、收敛止泻和维护全身机能的治疗原则。
(1)杀菌消炎。对发病兔群内服磺胺间甲氧,首次0.2 g/kg体重,维持量0.1g/kg体重,2次/d,连服3d。恩诺沙星10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
(2)收敛止泻。对腹泻不止幼兔内服鞣酸蛋白2g/只,2次/d,连服2d。
(3)维护全身机能。饮用口服补液盐1.5g/只,加水50mL,每日2次/d,连服5d。按症状轻重分别治疗,停喂精料1~2d。
(4)全群预防。对未表现症状的幼兔,饲料内拌入0.1%浓度的利好(20%磺胺间甲氧)或0.2%加水饮服。乳酸菌片按0.3%和食母生0.3%混入饲料,连喂7d。
4.2改善饲养方法,调整饲料结构
由3次/d喂颗粒饲料改为2次/d。减少精料比例,饲喂量每天减少1/3,维持4~5d后再逐渐增加到正常量,并用口服补液盐饮水1周;同时改善饲养管理,补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饲料,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有助于兔的消化机能的正常活动,增强机体的抗病力。经以上方法处理后未发生新的病例。
4.3加强卫生消毒
对污染的兔舍、兔笼和食具、饮水器等进行清扫洗刷。并用过氧乙酸和威岛牌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对病死兔、粪便、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体会
(1)以往治疗本病时只注意消炎而忽视了补液,即使胃肠道炎症痊愈,腹泻已止,却由于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自体中毒而引起死亡。
(2)只重视治疗,而忽视加强调养管理,也收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对腹泻的病例要认真检查,综合分析是单纯的消化不良或是胃肠炎,还是由于兔球虫引起的腹泻,如果是兔球虫引起的腹泻,应及时给服驱除球虫的药物。因此,要采取综合分析病情,查明原因,在治疗上才能得心应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