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贫血是指半月至1月龄哺乳猪所发生的一种营养性贫血。主要原因是缺铁,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末、春初季节的舍饲仔猪,特别是猪舍为木板或水泥地面而未采取补铁措施的猪场内,常大批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病 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铁的需要量大而供应不足所致。半个月至1个月的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很快,随着体重的增加,全血量也相应增加,如果铁供应不足,就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发生贫血,因此本病又称为缺铁性贫血。正常情况下,仔猪也有一个生理性贫血期,若铁的供应及时而充,则仔猪易于度过此期。放牧的母猪及仔猪,可以从青草及土壤中得到一定量的铁,而长期在水泥、木板地面的猪舍内饲养的仔猪,由于不能与土壤接触,失去了对铁的摄取来源,则难以度过生理性贫血期,因而发生重剧的缺铁性贫血。
此外,铜与铁质的运输和利用关系密切,有资料报道:有的仔猪贫血不仅缺铁,而且缺铜;有的还缺钴、维生素B12及叶酸等造血物质。缺铁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缺铜时则导致红细胞数减少。
二、诊断要点
(一)病史 有在木板或水泥地面封闭式饲养,而又不采取补铁措施的生活史。多在冻土寒区、冬春季节发生于2-4周龄仔猪,且多群发。
(二)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离群伏卧,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被毛逆立,体温不高。可视粘膜呈淡蔷薇色,轻度黄染。严重量病例,粘膜苍白如白瓷,光照耳壳呈灰白色,几乎见不到明显的血管,针刺出很少出血。呼吸、脉搏均增加,可听到贫血性心杂音,稍加运动,则心悸亢进,喘息不止,有的仔猪外观很肥胖,生长发育也较快,可在奔跑中突然死亡,部检见典型贫血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色淡而稀薄,不易凝固。红细胞数减少至每升3万亿。血红蛋白量降低,每升血液可低至40克以下。血片观察:红细胞着色浅,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红细胞大小不均,而以小的居多,出现一定数量的梨形、半月形、镰刀形等异形红细胞。
(四)病理变化 皮肤及粘膜显著苍白,有时轻度黄染,病程长的多消瘦,胸腹腔积有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液体。实质脏器脂肪变性,血液稀薄,肌肉色淡,心脏扩张,胃肠和肺常有炎性病变。
三、防治措施
(一)治疗 主要是补铁,可口服或注射铁剂。口服常用的制剂有硫酸亚铁、焦磷酸铁、乳酸铁及还原铁等,其中以硫酸亚铁为首选药物。为促进铁的利用,常配伍硫酸铜。常用的处方是: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0克,水1000毫升。每千克体重0.25毫升,用汤匙灌服,每日1次,连服7-14日。 也可以用硫酸亚铁100克、硫酸铜20克,磨成细末后混于5千克细砂中,撒在猪舍内,任仔猪自由舔食。焦磷酸铁,每日内服30毫克,连服1-2周。还原铁对有胃肠几乎无刺激性,可1次内服0.5-1.0克,1周1次,比较省事。如能结合补给氯化钴每次50毫克,或维生素B12,每次0.3-0.4毫克,配合应用液酸5-10毫克,则效果更好。
注射铁制剂,效果确实而迅速。供肌肉注射的铁制剂,国产的有右旋糖酐铁、铁钴注射(葡糖铁钴注射液)、复方卡铁注射液和山梨醇铁等。实践证明,铁钴注射液或右旋糖酐铁2毫升肌肉深部注射,通常1次即愈。必要时隔7日再半量注射1次。
(二)预防 主要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多喂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饲料。最好让仔猪随同母猪到舍外活动或放牧。也可在猪舍内放置土盘,装添红土或深层干燥泥土,任仔猪自由拱食。
北方寒区,如无保温设备,应尽量避免母猪在严寒季节产仔。在水泥地面的猪舍内长期舍饲仔猪时,必须从仔猪生后3-5日即开始补加铁剂。补铁方法是将上述铁铜合剂洒在粒料或土盘内,或涂于母猪乳头上,或逐头按量灌服。少数育种用的仔猪,可于生后3日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2毫升(每毫升含铁50毫克),或铁钴注射液2毫升,预防效果确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