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4月间始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为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疫情初始时将其称为“人感染猪流感”,但随着对疫情的深入了解,现已将此次疫情重新命名为“A性H1N1流感”,我国称为“甲型H1N1流感”,并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次疫情不仅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对养猪生产和猪产品市场的稳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来源、流行特点及养猪业的应对策略和防制措施如下。
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
甲型流感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存在,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的种类及其不同组合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新亚型的出现有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可能。WHO经过科学研究证实,引起此次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非来源于实验室,而是自然生成的一种新流感变异株,其基因序列包含四种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即:北美猪流感,北美禽流感,人类流感和欧亚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特殊的基因序列杂交体,不同于以往所说的猪流感病毒。《科学》杂志2009年5月22日报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主要基因早在10年前就被发现并定义,这种病毒很可能已在一些国家的猪身上传播了10多年而未被发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年5月27日报道,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美洲、欧洲和亚洲分离的重组猪流感病毒有密切的关系。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比分析已破译8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片段,其中2个片断疑似来自欧亚大陆,另外6个基因片断则与1998年发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养猪场的疫情相关。
2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点
2.1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动态 2009年4月25日,WHO首次发布了墨西哥与美国发生甲型H1N1流感(曾被称为“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的报告,并宣布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后该组织在3天内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从第3级提升到第5级。6月11日,基于可获得的证据和专家评估结果,WHO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5级提升至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流感大流行的初期。据WHO报告,截至2009年6月23日,全球实验室确诊52160例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其分布在100个国家和地区,确诊死亡病例231例。至此,甲型H1N1流感已波及到全球五大洲。
2.2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点 本次的甲型H1N1流感主要感染人,而且可导致人员死亡。绝大多数患者并未接触过猪,其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相同,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或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造成人际传播。报道证实,加拿大有1例人感染病例与其接触的猪群发生甲型H1N1流感,可见甲型H1N1流感可以经人传染给猪,但由猪传染给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
2.3 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因此,很难从症状上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甲型 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大多数病例的症状较温和,甚至没有明显症状,重症和死亡病例多见于慢性病患者或孕妇,且主要集中在墨、美两国。截至2009年6月23日的WHO资料显示,甲型H1N1流感目前全球病死率为0.44%(美国0.41%,墨西哥1.48%)。目前,甲型H1N1流感虽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但其危害程度还是有限的。
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与经典猪流感基本相似,患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降低、体温升高、不愿活动、躺卧、蜷缩或挤作一团,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呼吸道症状,可见结膜炎、鼻炎,鼻分泌物和打喷嚏等。
3 甲型H1N1流感对养猪业的影响
有理由相信猪在此次毒株变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猪是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发生重组的混合体,对禽源和人源的A型流感病毒都易感,人流感病毒内部蛋白基因大多数与猪有共同的祖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WHO也敦促各国加强生猪饲养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动物健康监测。
“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已经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食用正确处理和完全烹制的猪肉及其他猪产品不会引起人的感染。
早期的“猪流感”称谓中的“猪”还是引起很多民众的不安,很多人不再买猪肉、吃猪肉,致使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4 猪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
在没有完全可靠的科学证据解释甲型H1N1流感与猪流感及生猪养殖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此次疫情给养猪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将持续存在。因此,需要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认识的宣传和行业技术培训,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流感疫情,树立正确的猪肉及猪制品消费观。动物疫控机构应指导养猪场采取正确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和措施,确保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4.1 强化引种检疫与监督 防止甲型H1N1流感动物源性传染源的引入和传播是目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严禁从发生或疑似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引进种猪及猪肉产品,对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进的所有动物应进行甲型H1N1流感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发现阳性动物及动物产品应按相关规定严格处理。
4.2 加强疫情监测与诊断 在甲型H1N1流感疫区、感染人员密切接触过或受威胁的猪场开展甲型H1N1流感日常监测,采集猪血清、组织或鼻腔拭子进行血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猪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动态,为猪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5月3日,我国农业部宣布已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RT-PCT检测试剂盒,其可在5 h内完成病毒的快速检测,该试剂不仅适用于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对诊断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着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研究的深入,各种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将很快得以应用,为在更广范围内监测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提供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高效的技术支撑。
4.3 严格封闭管理与消毒 猪场应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和环境控制,建立健全的卫生与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及环境进行消毒,对出入的车辆、器具和人员等实行严格的消毒,限制出入车辆的数量。同时,防止野鸟、易感动物和疑似流感感染人员等与猪群接触。猪场内部及其附近禁养禽类和其他动物,防止流感种间传播。对疑似病猪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4.4 药物预防与疫苗免疫 平时在保证猪全价营养的同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添加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制剂,增强猪群对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受到疫情威胁时,可在添加中草药制剂的基础上,用金刚烷氨类药物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进行紧急预防。以往使用的猪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感染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还没有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疫苗应用于猪。进一步做好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防止混合感染和其他难以预测的问题发生。
5 结语
目前正在全球蔓延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不仅在流行特点上,而且在病原学特点上与原有的甲型流感病毒有很大的差异,未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然存在诸多变数,但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惕,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甲型H1N1流感不仅可防可控,而且也是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