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子猪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7  来源:河南科技报  作者:星星  浏览次数:163

子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饲养的效益。子猪断奶前后死亡历来是养猪业中的一大损失。为了提高子猪成活率,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子猪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饲养者户参考。

1、原因分析

出生重小:有资料显示,子猪出生重不足1公斤,死亡率在36%以上,而出生重超过2公斤的,死亡率几乎为0。这说明子猪出生重越大,死亡率将明显下降。子猪出生重不仅对成活率有影响,而且也会对其后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子猪出生重越大,成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也就越快。

冻死、压死或踩死、饿死、咬死:子猪出生后由于被毛稀少,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对寒冷的环境非常敏感,如果保温不好就容易被冻死;母猪母性差或患病时易暴躁,加上子猪活动能力弱,就会被踩死或压死;母猪不愿哺乳、少奶或无奶,子猪吃不到足够的奶,就会被饿死;当环境条件差或寄养不当,母猪会咬子导致子猪死亡。

未吃上初乳或母乳不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免疫球蛋白,可促使子猪产生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如果子猪出生后未及时吃到初乳或每天不能吃到足够的母乳就会易患病或被饿死。

病死:子猪出生后缺乏先天性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在10日龄后才开始产生抗体而出现保护力,因此易患病。常见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先天性震颤等。

应激反应:子猪在某些应激条件下如环境卫生条件差、工作人员粗暴等,会出现咬尾或咬耳的恶癖,从而造成感染,甚至死亡;子猪断奶后,环境、饲料等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子猪应激,影响子猪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2、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提高子猪出生重:提高子猪出生重,关键在于搞好怀孕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调控好怀孕中后期母猪的营养,即怀孕中期应保持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后期应提高营养水平及饲喂量,让母猪吃得好,而不能过饱。

搞好子猪的护理:子猪出生后,应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保证每只子猪都能吃到、吃足初乳,尤其是较为弱小的子猪要优先安排到前面几对乳头吃奶;做好子猪的寄养工作,选择母性好的母猪作为寄养母猪,寄养可选择在晚上进行,最好先用寄养母猪的乳汁涂擦子猪,以利于寄养;子猪出生后,还应做好剪齿、剪尾工作,补充铁、硒,并及早训练开食补料。

提高母猪泌乳力:怀孕母猪在分娩前几天应逐渐减料,分娩当天可只喂少量稀料,产后根据其采食和体况逐渐增加饲料直至自由采食。夏季气温高,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饲喂。如果在母猪日粮中添加5%~10%的脂肪,能显著提高初生子猪的活力和母猪的泌乳量。

加强防寒保暖:子猪刚出生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34℃,以后每周递减2℃直至26℃。寒冷季节可采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床、电热板等给子猪提供适宜的温度。

加强子猪保健,预防疾病发生:为了提高子猪的抵抗力,可在其出生后注射长效抗菌剂;搞好猪瘟、猪肺疫等疾病的防疫注射;做好子猪红、白痢的预防。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