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佝偻病
仔猪佝偻病(软骨病)是由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其中先天性佝偻病是由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胚胎期骨发育不良引起的。
临床症状 病初,仔猪喜食泥土、污物,生长发育不良,食欲减退,被毛粗乱,关节增大、肿痛,长骨变形或骨骼扭曲,易发生骨折。
防治措施 在怀孕母猪的饲料中增补比例合理的钙、磷及维生素D,并让其适当运动与晒太阳。在产后母猪日粮中适当添加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让出生后的小猪多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的转化。对发病仔猪可选用10%氯化钙注射液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腹腔注射;乳酸钙或碳酸钙内服,同时联用维生素D。也可选用鱼肝油、骨化醇、维丁胶性钙或维生素AD注射液进行治疗。
2 溶血病
新生仔猪溶血病是由新生仔猪吃初乳而引起红细胞溶解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仔猪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特征,致死率可达100%。
病因 仔猪父母血型不合,仔猪继承的是父畜的红细胞抗原,这种抗原在妊娠期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母猪便产生了抗仔猪红细胞的特异性同种血型抗体。这种抗体分仔不能通过胎盘,但可分泌于初乳中,仔猪吸吮了含有高浓度抗体的初乳,抗体经胃肠吸收后与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膘情、精神良好,无异常状态,但吸吮母猪初乳后2~10小时即发病,症状是停止吃乳,精神委靡,畏寒,全身震颤,被毛粗乱、耸立,后躯摇摆,眼结膜和齿龈明显黄染,严重时,即使是黑毛色仔猪,皮肤也可黄染,粪便稀薄,尿呈透明的红色或暗红色,体温39℃~40℃,病猪经1~2天死亡。
防治措施 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如发现新生仔猪溶血现象,要立即停止在原窝给其哺乳,可将其转移给由其他公猪配种的哺乳母猪进行代哺,可避免溶血。
3 衰弱病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发育不良,个体较正常仔猪矮小,体弱,不活泼,四肢无力,走路摇晃,精神委顿,食欲差,甚至无法叼住乳头,无力吸吮乳汁。有的易患感冒、肺炎、下痢等疾病,有的在出生后数日内死亡。
防治措施 对此病无特效疗法。生产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对怀孕后期的母猪,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必须充足。建立公、母猪系谱卡片,防止近亲繁殖,防止过早配种,对年龄过大的公、母猪及时淘汰。
4 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主要发生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以四肢、头部或全身出现有节奏的震颤为临床特征,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仅感染猪,不同品种及其杂交后代均具有易感性。其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母猪极少发生。本病呈散发性,每次流行的致死率为10%~30%。康复猪常成为病毒携带者,种公猪可被患病母猪感染而成为带毒猪。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有节律地震颤。震颤一般呈双侧性,多发生在头部和四肢,重者可见全身抖动。由于剧烈地、有节奏地阵发性痉挛,仔猪在站立和行走时,呈不随意的上下跳跃姿势,此现象在仔猪卧地时暂时消失。由于仔猪不随意的跳跃加剧,前进困难,给吃乳带来不便,常因叼不住乳头,无法吃乳而饿死。
防治措施 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供给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不从有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对发病仔猪无特效治疗方法,当仔猪发病后,应加强护理,让其吃到初乳,防止仔猪饥饿,如护理得当,此病不治可自愈。
5 血糖病
临床症状 一般仔猪在出生后2~3天发病,常发于一窝中的数只仔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走路时步态不稳,然后卧地不起,呈阵发性惊厥,体温降低,黏膜苍白。眼球不能活动,瞳孔散大,但仍有角膜反射。口微张,并有少量白沫流出。呼吸加快,不时发出尖叫声,后期出现昏迷而死亡。大部分病猪在发病后2小时内死亡,也有的在1天后死亡。
防治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提高产后母猪的泌乳力,保证新生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注意圈舍保暖,防止其他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若母猪无乳,应及时对仔猪进行人工哺乳或寄养。给母猪和仔猪补给糖分,也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母猪产前7天到产后5天,每天补糖50~100克;仔猪出生后,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每头5毫升,每天4次,连服3天。发现病例时及时治疗,用5%的葡萄糖溶液15毫升腹腔注射,每天注射2~3次,连用3~5天;20%的葡萄糖溶液20~30毫升口服,每天服2~3次,连服3~5天。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注射液按仔猪每公斤体重4毫克的量肌注。
6 贫血病
临床症状 病仔猪一般精神沉郁,肌体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泽,黏膜苍白,呼吸、心跳加快,稍加运动即心悸、气喘,喜食砖头、石块、泥土等,有的食欲不振,便秘或拉稀,生长不良等。
病理变化 可视黏膜显著苍白,有时轻度黄染,血稀薄如水,肌肉色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脾脏稍肿大,质地较硬,心脏扩张,胃肠常有炎性变化。
防治措施 在妊娠母猪每吨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各100~500克,研成粉末,拌匀后喂给。在仔猪圈舍中经常放一些晒干的红黏土或深层干燥的红土让其拱食,可以补充铁元素。对舍饲仔猪补充铁制剂,从仔猪生后2~3天补加。对发病仔猪可用下列铁制剂进行治疗:铁钴注射液,2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4毫升;葡萄糖铁钴注射液,4~1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毫升;右旋糖酐铁,3日龄仔猪肌肉注射2毫升。
7 假死症
母猪产前剧烈折腾会造成脐带提前中断或母仔胎盘分离,有的母猪产道狭窄或胎位不正造成已断脐带的胎儿分娩时间拖长,都会导致产出窒息仔猪。其中有的虽不能呼吸但心脏仍在跳动,用手指轻压脐带根部可摸到脉搏,此为假死仔猪。
临床症状 假死仔猪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不动,无呼吸现象,但仍有心跳。
防治措施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做好人工助产工作,尽量缩短母猪产程,防止仔猪假死。对于假死仔猪要及时抢救,具体做法:首先要擦净仔猪口鼻的黏液,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如用左手倒提仔猪的两条后腿,右手有节奏地拍打仔猪的后背部,直到仔猪发出叫声为止。也可一手托住仔猪肩背部,一手托住仔猪的后臀连同后肢,然后反复伸屈,以助其恢复呼吸。还可用碘酊或酒精涂擦仔猪口鼻,以刺激其恢复呼吸。
8 白肌病
母猪妊娠后期缺乏硒与维生素E,引发本病。病猪行走摇晃,肌肉发抖;有的病猪前肢跪地移动,后肢麻痹。
发病原因 仔猪单独缺硒或维生素E可引发白肌病,一般是由于硒及维生素E二者均严重缺乏所致。如饲料中硒量不足,维生素E充足,缺硒可代偿,若两者均不足,缺硒症状则显现出来,故维生素E供应情况在此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作用。此病一般发生在2~3月,因春季是母猪妊娠、分娩集中的季节,而且此病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故而形成春季发病高峰。此病最早可发生于胚胎时期,造成母猪早产、死胎或流产。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尤其胎儿后期发育迅速,由于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营养失调而发病。
临床症状 有的突然发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迅速衰弱,呼吸困难,突然死亡。病程较长的,表现为后肢强硬,拱背,站立困难,有的前腿跪立或犬坐式,严重的四肢麻痹,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脏衰弱,最后死亡,病程一般为3~8天。
剖检症状 发现骨骼肌,特别是臀部肌和背腰部肌肉变性,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条纹状。心包积液,心脏容量增大,心内膜上有淡灰色或淡白色斑点,心肌明显松软、坏死,心内外膜有斑点状出血。
防治措施 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每吨料中添加0.1~0.2克进行预防。冬季可给妊娠母猪皮下注射0.1%的亚硒酸钠3~5毫升,每20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同时注射维生素E。仔猪出生后,给其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10毫升,维生素E50~75毫升,鱼肝油3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