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兽医临床中,笔者注意到养猪场普遍忽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猪场日常兽医管理工作较侧重于细菌病和病毒病的防治,而放松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对猪等孢球虫病的防治。该病可严重危害仔猪健康发育、降低成活率、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因防治措施不力,致使近年来仔猪等孢球虫病的发生趋于更为广泛。现将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主要病因
球虫是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感染猪的球虫主要有等孢属(Isospora)、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艾美耳球虫似乎对猪没有致病力。经患畜粪便镜检证实,仔猪发生球虫病是感染等孢属球虫,故称仔猪等孢球虫病。等孢属球虫的卵囊内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主要寄生于猫、犬、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及禽。猪等孢球虫病分布广,对初生至6周龄仔猪危害最为严重。由于病原的繁殖(裂殖体)刺激肠上皮细胞而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流行特点
猪群常年可发生该病,在高温、高湿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更为多见。有球虫病史猪场,仔猪可通过摄食母猪粪便中的卵囊、哺乳过程通过污染的乳头而摄入卵囊或舔食污染的舍内用具、物品、垫板等途径而感染。该病通过消化道感染,对猪场大小日龄猪可产生交叉感染,猪场管理不善,圈舍密集时最易发生流行感染。
3临床症状
感染等孢球虫的种猪和大猪症状不明显或不表现临床症状,常呈隐性带虫。初生至6周龄仔猪对等孢球虫敏感,特别是7~l5日龄仔猪易发该病。病原体损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消化障碍,引起仔猪出现顽固性腹泻和脱水。患病仔猪粪便呈白色或黄色到灰色,粪便呈黏稠状有酸臭味,严重感染猪的粪便呈水样,粪便中有的还带有血液,常见产床内有特殊的黄、白、红混合的仔猪稀粪。仔猪粪便变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同时须注意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和病毒病,使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更高。
4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特征主要表现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索性坏死,肠壁增厚,肠黏膜出血不明显。显微镜下的病变是肠绒毛发生萎缩、融合、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肠绒毛末端的柱状上皮受损,从而暴露出位于其下的固有层或被肥大的未成熟肠上皮细胞替代。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仔猪摄入球虫卵囊数量有关。
5诊 断
根据仔猪发病的临床症状及伴有食欲(吮乳)减退,消瘦、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病程稍长发展到脱水死亡,可怀疑患有该病。猪场7~15日龄仔猪腹泻,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是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采集有临床症状的仔猪粪便进行显微镜卵囊检查,是快速的确诊方法之一。
6治疗
1)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患过该病的猪场或新发病猪场,采用不同用药方案,防治效果明显。对3~7日龄仔猪用药预防,对较大日龄且出现症状的仔猪用药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案:(1)2.5%百球清(Baycox)口服液0.8 mL、5%葡萄糖溶液l.2 mL,每头仔猪l次灌服。(2)地克珠利溶液(100 mL:0.5 g),每头l mL,1次灌服。(3)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10 mL;1 g),每头2 mL,1次灌服。
以上3种药物须单一进行灌服,特点是药量能保证,疗效确切,对个别病情较重的仔猪须隔日再灌服1次。
笔者曾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猪场有该病临床症状、7~20日龄、经抗生素治疗2~3 d无效、粪检有卵囊的患猪,分别使用上述3种方案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见表l。
结果表明,3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接受治疗的仔猪经3~5 d后,食欲、粪便、被毛、肤色明显好转而痊愈。治疗中因个别仔猪日龄小、体弱、个体病情重等因素而影响治愈率。
2)对出现并发细菌性疾病仔猪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0.2 mL,肌注,每天1次,连用3~5 d。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 mL,静注,每天l~2次,连用2~3 d。
3)等孢球虫病的预防,每吨饲料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500 g、甲氧苄胺嘧啶(TMP)150 g,连用3~6 d,停药30 d。或用10%磺胺喹嗯啉钠可溶性粉50 g兑水l00 kg,连饮3~5 d,停药10 d。
7预防控制
1)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寄生虫病的传播感染途径多与猪舍的环境条件有关,因此,必须保证干燥、通风、不拥挤的圈舍环境。产房温度较高(32~35℃)和阴暗潮湿有利于猪等孢球虫的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后,对多数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为减少初生乳猪的感染机会,因此要重视改善产房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2)提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猪场需配套建设有:(1)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沼气池(或化粪池)、氧化池、病死猪“化尸井”,以利消灭传染源。(2)设置固定粪便管理场,做好贮粪的发酵灭虫工作,防止粪便中的病原体扩散,造成重复感染。
3)猪场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防止由动物爪子携带卵囊进入产房和昆虫传播病原体,以降低感染率。
4)做好产房、饲养用具及猪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每次分娩后产房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应及时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配成20%混悬液后喷洒消毒。饲养用具、圈舍内外环境选用氯制剂进行定期消毒。产房消毒是重点,每周消毒l~2次。
5)加强未发病猪场猪群的定期检测和驱虫工作。定期采集母猪粪便,检测球虫卵囊,每年至少检测2次以上,尤其在4~5月份感染高峰期时必检。抽检密度不低于母猪数的30%~50%,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便于猪场驱虫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