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养猪场猪异常行为的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33

规划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的一些异常行为在上升,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猪和猪之间的打斗等,该病又称为“反不适综合征”,它是许多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恶癖。被咬伤的猪,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与生长性能,降低胴体品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1发病原因

国内外大量试验分析认为,能诱发或促进咬尾、咬耳异常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环境、管理等,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剧变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1.1 营养因素

当日粮中营养不平衡时可诱发异常行为的发生。例如: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偏低,猪体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其中包括兴奋互咬;当日粮中铁、铜、钙、镁和食盐等矿物质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时,会产生惊厥、不耐应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异常表现,同样也会促进互咬和打架;维生素是体内许多相关代谢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它们缺乏时,机体就会发生代谢机能紊乱,从而引起异常行为发生。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温度、光线强度等。如当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时,加上通风效果不良,有害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在舍内蓄积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这些应激因素会刺激咬尾的发生。当猪舍内高温、高湿易引起猪体表搔痒,也可诱发互咬。在恶劣的环境中,噪音、强光等因素,促进猪的应激反应,增加打斗。

1.3 管理因素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导致猪圈空间过于狭小,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互相咬斗;当转群后,猪群都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圈内各种设施,并建立群居次序,这时猪群通常表现十分活泼,常常发生打斗,特别是体重小的猪常是被咬的对象。

1.4其他因素

猪体表有虱子、疥癣等寄生虫时,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

2预防措施

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喂全价的营养日粮。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氨基酸要平衡。当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用量。环境舒适。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防潮、光照设施,保证舍内卫生干燥、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等。

饲养密度要适当。保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充足的食槽。一般每头猪占地面积为:小猪0.35—0.5 m²、中猪0.5—0.7 m²、大猪0.8~1 m²;3~4头猪一个食位;同时一栏饲养头数不要超过20头。

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在出生后30 d、60 d、120 d 3次全群驱虫。

适时断尾。仔猪出生后,要在1—2 d内断尾,一般断尾位置应离尾根l/3处,同时剪去犬齿。也要做好止血消毒工作。

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亚铁溶液,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