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确定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RH-A2)和氯前列烯醇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影响,选择产后适宜的激素处理时间,选用51头年产奶量在5000 kg~6 000 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后的时间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产后2周)、试验Ⅱ组(产后20 d~40d)、试验Ⅲ组(产后40 d~60d),分别用LRH-A2、氯前列烯醇或LRH-A2+氯前列烯醇进行处理。并在每组随机选择3头,用B超观测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奶牛产后2周用LRH-A2处理,有利于缩短产犊间隔。
关键词: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氯前列烯醇;B超;产犊间隔;奶牛
奶牛的产犊间隔是反映奶牛产奶量和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奶牛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产犊间隔延长,导致挤奶期延长,使奶牛泌乳低谷时间延长,增加了牛场的饲养管理费用,严重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为了缩短奶牛的产犊间隔,本试验对产后不同时期的奶牛用氯前列烯醇(cloprosterol)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uteiniz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A2,LRH-A2)进行处理,以加快子宫的复旧,缩短产后乏情时间,提早恢复发情,达到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动物
51头3岁~7岁经产荷斯坦母牛,体况良好,胎次3胎~5胎,产奶量5 000 kg~6 000kg之间。临床检查无子宫感染。常规饲养,保证奶牛的营养需要,每日3次挤奶。
1.2 药品
氯前列烯醇注射液,批号20070405;LRH-A2,批号20070131;均为苏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仪器
CTS-350型线阵超声显像诊断仪(加拿大国际新技术发展集团生产),5.0MHz直肠线阵探头,数码相机,耦合剂。
1.4 方法
1.4.1 激素处理 试验牛经直肠检查将卵巢状态分为:黄体状态(黄体≥10 mm),卵泡状态(卵泡≥5 mm),活性状态(卵泡<5mm,卵巢较软、光滑,直检卵泡不明显),静止状态(卵巢小而硬,无卵泡,无黄体)。对照组:12头,常规饲养管理,不做激素处理。
试验Ⅰ组:14头,产后2周直肠检查,肌注LRH-A225 μg,7 d~8 d后直检有无黄体,观察牛的发情表现。
试验Ⅱ组:10头,产后20 d~40 d直检,卵巢有黄体则肌注氯前列烯醇 0.4mg,如发情,根据奶牛子宫分泌物情况酌情配种;无黄体则肌注LRH-A225 μg,并观察牛的发情表现。
试验Ⅲ组:15头,产后40 d~60 d直检,有黄体则肌注氯前列烯醇0.4 mg,发情后即可配种;无黄体肌注LRH-A225 μg,7d~8 d后直检,有黄体的牛肌注氯前列烯醇0.4 mg,观察牛的发情表现,无黄体的牛继续肌注LRH-A2 25 μg。
对照组和试验组牛每天3次观察发情。
1.4.2 B超监测 试验组奶牛,直检卵巢处于卵泡期或活动状态,用LRH-A2处理,以处理当天为0 d,用B超每3d探查一次,直至观察到发情或一个情期,记录每次观察的优势卵泡大小。如果卵巢上有黄体,则用氯前列烯醇处理,记录处理时两侧卵巢上优势卵泡和黄体的大小和数量,发情时卵泡的位置和大小。卵泡的直径取其最大切面直径。
1.5 结果判断
氯前列烯醇处理后以奶牛3 d~5 d发情或直检黄体溶解为有效;LRH-A2处理后以7 d ~8 d直检卵泡排卵,有黄体生成为有效。
1.6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激素处理对奶牛产犊间隔的影响
应用激素处理后,奶牛的产犊间隔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激素处理对奶牛产犊间隔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hormone treatment on calving interval of dairycow
组别 Groups | 试验牛数 Cow no. | 45 d前发情 Postpartum 45 d | 产后第1次 发情时间/d First estrus Interval postpartum | 产后至妊 娠间隔/d Conceptiondays postpartum | |
发情率/% Estrus rate | |||||
对照组Control | 12 | 2 | 16.67 | 98.17±36.75Aa | 126.33±37.03Aa |
试验Ⅰ组Test group Ⅰ | 14 | 6 | 42.86 | 58.14±25.59Ba | 88.79±33.25Bb |
试验Ⅱ组Test group Ⅱ | 10 | 4 | 40.00 | 70.80±32.12B | 91.10±29.93bc |
试验Ⅲ组Test group Ⅲ | 15 | 3 | 20.00 | 88.40±29.74b | 101.20±26.53c |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group(P<0.05),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show extremely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从表1可以看出,奶牛产后45 d前发情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Ⅰ组、Ⅱ组效果最好。产后60d内发情率,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一情期受胎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至妊娠时间间隔,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Ⅱ组、Ⅲ组差异显著(P<0.05)。
2.2 激素处理对奶牛卵巢活动状态的影响
试验组奶牛在激素处理时卵巢的状态以及处理后卵巢发生反应的结果见表2。
表2 激素处理后奶牛卵巢活动状态的检测结果(%,发情头数 /处理头数)
Table 2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ovarian condition after treatinghormone(%,No.oestrus/ No. treated)
组别 Groups | 头数 No. | 黄体状态 Corpus luteum | 活动状态 Activity | 静止状态 Stasis |
Ⅰ组 Group Ⅰ | 14 | 0 | 100%(2/2) | 100%(1/1) |
Ⅱ组 Group Ⅱ | 10 | 66.67%(2/3) | 50.00%(1/2) | 100%(1/1) |
Ⅲ组 Group Ⅲ | 15 | 77.78%(7/9) | 100%(2/2) | 0 |
2.3 LRH-A2处理对奶牛卵巢发育的影响
LRH-A2 处理后,奶牛卵巢上优势卵泡的发育情况见表3。
表3 LRH-A2处理后奶牛卵巢上优势卵泡的发育情况
Table 3 The development of dominant follicle in ovaries aftertreating with LRH-A2
牛号 Cow | 位置 Position | 优势卵泡直径/mm The diameter of dominant follicle | |||
0 d | 3 d | 6 d | 9 d | ||
1895 | 左卵巢 Left ovary | 2 | 5 | 15 | 19 |
右卵巢 Right ovary | 8 | 10(排卵Ovulation) | 3 | 5 | |
5941 | 左卵巢Left ovary | 10(排卵Ovulation) | 4 | 5 | 8 |
右卵巢Right ovary | 2 | 3 | 6 | 12 | |
8807 | 左卵巢 Left ovary | 14(排卵Ovulation) | 5 | 6 | 10 |
右卵巢 Right ovary | 2 | 4 | 13 | 15 | |
5615 | 左卵巢Left ovary | 15(排卵Ovulation) | 5 | 9 | 11 |
右卵巢Right ovary | 2 | 3 | 5 | 10 | |
7070 | 左卵巢Left ovary | 8 | 10 | 10 | 14 |
右卵巢Right ovary | 12 | 13(排卵Ovulation) | 9 | 12 |
2.4 氯前列烯醇处理前后奶牛卵巢状态变化
应用氯前列烯醇处理黄体期的奶牛,在处理前后卵巢状态见表4。
表4 氯前列烯醇处理前后奶牛的卵巢状态变化
Table 4 The change of ovarian condition pre-treatment andpost-treatment with cloprosterol
牛号 Cow | 发情间隔/d Estrus days | 处理前卵巢状态 Ovarian condition pre-treatment | 发情时卵巢状态 Ovarian condition at estrus | ||
黄体位置 Corpus luteum position | 黄体直径/mm Diameter | 卵泡位置 Follicular position | 卵泡位置 Follicular position | ||
1943 | 5 | 右Right | 10 | 左/右 Left/Right | 右Right |
1457 | 3 | 左/右Left/Right | 6/15 | 右Right | 右Right |
8334 | 6 | 右Right | 23 | 左/右Left/Right | 右Right |
6628 | 3 | 左Left | 13 | 右Right | 右Right |
3 讨论
3.1 LRH-A2和氯前列烯醇处理产后不同时期奶牛的效果
奶牛产后第一次发情,说明卵巢周期活动已经开始,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间隔延长,就等于延长了配种间隔。黄雅琼等[1]用B-超监测青年母牛产后第一个发情周期维持在19d~33 d,而且均为安静发情。本试验是根据观察到奶牛有明显的发情表现而定,所以在40 d前,奶牛的发情率很低。在产后45d前,对照组和试验Ⅲ组的发情率远低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说明产后早期用激素处理,对卵巢恢复周期效果显著,产后60d内,对照组发情率低于各试验组。试验组经过LRH-A2或氯前列烯醇处理后,卵巢功能恢复加快,缩短了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间隔。LRH-A2可以促进奶牛排卵,生成黄体,在LRH-A2处理后再注射氯前列烯醇,奶牛可在3d~5d发情,显著地缩短发情间隔[2]。氯前列烯醇通过溶解黄体来缩短产犊间隔的效果明显[3-4],氯前列烯醇还可以增强子宫的防御作用,但是在没有功能性黄体的情况下用氯前列烯醇处理产后奶牛,对产后第一次发情和情期受胎率没有影响[5]。对照组奶牛产后60d内发情率很低,是由于产后处于泌乳盛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较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从而间接影响卵巢的活动[6],产后笫一次发情时间延迟,即使发情也多无外部发情表现。另外,奶牛产后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negativeenergy balance, NEB),抑制了促黄体素(luteinizinghormone,LH)脉冲频率,降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GF-I)浓度,可以引起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下降[7],造成奶牛产后首次排卵间隔延长[8]。
产后第1次发情延迟的奶牛,卵巢大多处于静止状态,主要表现是一侧卵巢静止,一侧有中小卵泡发育,两侧静止的情况很少。对照组和试验Ⅲ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较高,是因为产后空怀间隔时间长,生殖器官恢复较好,但从产犊间隔来看,产后处理越早,奶牛的发情和配种就早,受胎也较早。
从试验结果看,随着产后处理时间的推后,奶牛产后的发情间隔和配种妊娠间隔也延长。试验Ⅰ组的奶牛产犊间隔接近365d,这与试验Ⅰ组奶牛产后2周注射LRH-A2有关。LRH-A2能促进奶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对母畜有诱导发情、促进排卵和提高配种受胎率的作用[9-10],当外源性LRH-A2进入体内后,能大大提高血浆中LH浓度,使卵泡发育成熟,缩短产后第一次排卵时间,在正常配种怀孕前有2个~3个发情周期,可以提高受孕率[11]。
产后不发情,或发情屡配不孕是奶牛繁殖生产所面临的难题,通过激素早期处理,对奶牛产后生殖系统的恢复和受孕有促进作用,而且,处理时间应尽早,这样才能达到缩短产犊间隔的目的。试验Ⅰ组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效果最好,说明在奶牛产后2周注射LRH-A2,可以加快奶牛卵巢周期的恢复,实现尽早发情配种、尽早妊娠。
3.2 激素处理后卵巢的变化
3.2.1 LRH-A2处理后卵巢状态的变化 LRH-A2可以促进奶牛排卵,治疗奶牛卵巢静止等难孕症,提高受胎率。从B超影像图可以看出,卵巢上卵泡直径≥10mm时,LRH-A2处理后排卵,在第3 d可以看到排卵后的黄体,腔体较大,充满液体,周边有强回声的组织结构。在处理后9 d~12d,可以看到发育良好的黄体,液体腔已经很小或基本消失,发情周期后期,优势卵泡的发育加快,直到成熟排卵。LRH-A2可以促进卵泡排卵,及早诱导卵巢的周期性活动,预防奶牛发生卵泡囊肿。静止状态卵巢的B超影像图呈均匀致密的灰白色或灰色结构,在处理后3d~6 d,卵巢体积增大,质地变软,B超影像图显示卵巢颜色变深,均匀致密的卵巢组织中开始有3 mm~5mm的暗区出现,说明卵泡开始发育。
3.2.2 氯前列烯醇处理后卵巢状态的变化 黄体的超声影像呈灰色或灰黑色结构,从所观测到的B超影像看,新生黄体呈黑色,在排卵后2d内,由于卵泡排卵腔与卵泡难以区别,在第3天时黄体的边缘逐渐增厚,回声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无回声区逐渐被黄体细胞取代而缩小,被较致密、强回声的结缔组织所代替,此时的黄体呈灰黑色环状带结构,退化黄体颜色呈灰白色,边缘不明显。氯前列烯醇处理后,黄体溶解,卵巢上优势卵泡开始快速发育,在黄体溶解后成为发情期卵泡。奶牛卵巢上可同时存在黄体和卵泡,但由于黄体分泌的孕酮抑制了卵泡的发育,延长了发情周期。黄体溶解后,奶牛发情,排卵的位置可以在同侧卵巢,也可以在另一侧卵巢,试验观察的4例奶牛排卵都在右侧,这可能与奶牛右侧排卵比例高有关。氯前列烯醇处理后,奶牛可在3d~5 d发情,显著地缩短了奶牛的产后发情间隔。
在产后2周注射LRH-A2,可以显著地缩短奶牛产犊间隔。在奶牛产后根据卵巢状态分别用LRH-A2、氯前列烯醇或LRH-A2+氯前列烯醇处理奶牛,对提早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