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毛细线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20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02

成熟雌虫在寄生部位产卵,虫卵随禽粪便排到外界,直接型发育史的毛细线虫卵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其被禽类宿主吃入后,幼虫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粘膜内,约经1个月发育为成虫。间接型发育史的毛细线虫卵被中间宿主蚯蚓吃入后,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禽啄食了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蚯蚓后,蚯蚓被消化,幼虫释出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粘膜内,约经19~26d发育为成虫。

症状:

患禽精神萎靡,头下垂;食欲不振,常作吞咽动作,消瘦,下痢,严重者,各种年龄的禽均可发生死亡。

病原:

虫体细小,呈毛发状。前部细,为食道部;后部粗,内含肠管和生殖器官。雄虫有一根交合刺,雌虫阴门位于粗细交界处。虫卵呈棕黄色,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卵内含一椭圆形胚细胞。

(1)有轮毛细线虫(C. annulata):前端有一球状角皮膨大。雄虫长15~25mm,雌虫长25~60mm。寄生于鸡的嗉囊和食道。中间宿主为蚯蚓。

(2)鸽毛细线虫(C. columbae):雄虫长8.6~10mm,雌虫长10~12mm。寄生于鸽、鸡、吐绶鸡的小肠。属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3)膨尾毛细线虫(C. caudinflata):雄虫长9~14mm,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大而明显的伞膜;雌虫长14~26mm。寄生于鸡、火鸡、鸭、鹅和鸽的小肠。中间宿主为蚯蚓。

(4)鹅毛细线虫(C. anseris):雄虫长10~13.5mm,雌虫长16~26.4mm。寄生于鹅小肠及盲肠。

(5)鸭毛细线虫(C. anatis):雄虫长6.7~13.1mm,雌虫长8.1~18.3mm。寄生于鸭、鹅、火鸡盲肠。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6)捻转毛细线虫(C. contorta):雄虫长8~17mm,一根交合刺细而透明;雌虫长15~60mm,阴门呈圆形,突出。寄生于火鸡、鸭等的食道和嗉囊。直接型发育史,不需中间宿主。

防治:

(1)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勤清除粪便并作发酵处理;消灭禽舍中的蚯蚓;对禽群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

(2)治疗:下列药物均有良好疗效:

①左旋咪唑:按每Kg体重20~30mg,一次内服。

②甲苯咪唑:按每Kg体重20~30mg,一次内服。

③甲氧啶:按每Kg体重200m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