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谈养猪生产中流行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13  来源:锦州动检站  作者:副高级兽医师李久纯  浏览次数:251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病猪排水样便,呕吐,脱水。本病的发生可导致患猪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月至来年2月发生最多。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哺乳猪和架子猪以及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5%-90%,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并可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自然平息。

2、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仔猪的为15-30小时,肥育猪约2天。病猪开始体温稍升高或仍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粪便内含有黄白色的凝乳块,呈灰黄色或灰色,腹泻最严重时,排出的几乎全是水,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4天后,因脱水死亡,病死率50%。出生后立即感染本病时,病死率更高。断奶猪、肥育猪及母猪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发生呕吐和厌食。

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脱水、皮肤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凝乳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肠管膨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绒毛缩短。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4、诊断

本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基本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较慢些。因此,临床上确诊比较困难,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取病猪小肠一段和小肠内容物的部分,分别装入青霉素空瓶,冷冻保存,立即送实验室。分别进行荧光抗体试验和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期最后确诊。如果流行期已过,则可采取病愈猪的血清,检查猪流行性腹泻抗体。

4.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查病猪粪便的病毒,病猪一出现腹泻,即可采取粪便进行化验。病猪痊愈2周以上的,可用间接ELISA检查血清中的抗体,猪感染后1-2周,即可检出抗体,3-5周后抗体滴度达到高峰,抗体持续时间最短为18周,最长可达22周。

4.2、免疫荧光染色法。本法特异性强。方法是取病猪小肠做冰冻切片或小肠粘膜抹片,风干后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染色,充分水洗,封盖镜检,1-2小时即可做出诊断。

4.3、人工感染试验法。选用1-3日龄不喂初乳的仔猪,喂以消毒牛乳,将病猪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2000单位和链霉素2000微克,在室温放置1小时,再接种实验仔猪,如果仔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染色检查。

5、类症鉴别

5.1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鉴别。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毒粒子形态都十分相近,没有办法区分。只有通过血清学方法才能将两者区分开,如直接免疫荧光、中和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5.2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为轮状病毒。在一般情况下,论主要发生于8同龄以内的仔猪,虽然也有呕吐,但是没有猪流行性腹泻严重,病死率也相对较低,不见胃底出血。肠内容物、粪便或病毒分病的细胞培养物电镜检查可见到轮状病毒粒子。

5.3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红痢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一般只在7日龄以内仔猪发生,不见呕吐。腹腹为红褐色粪便。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小肠出血、坏死,肠内溶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下有气泡等病变,能分离出魏氏梭菌。一般来不及治疗。

5.4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黄痢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红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病猪排黄色稀粪,但较少发生呕吐,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空肠,肠壁变薄,严重的呈透明状。胃粘膜可见红色出血斑,肠内容物多为黄色。细菌分离鉴定,仔猪黄痢可从粪便和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5.5猪流行性腹泻与仔猪白痢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仔猪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病多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病猪排乳白色稀粪,有特异腥臭味。一般不见呕吐。剖检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的前部。肠壁菲薄透明,不见出血表现。细菌分离鉴定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较好疗效。

5.6猪流行性腹泻与猪痢疾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痢疾的病原为密螺旋体。该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1.5-4月龄猪最为常见,无明显的季节性,以粘液性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初期粪便稀软,后有半透明粘液使粪便呈胶冻样。剖检病变主要在大肠,可见结肠、盲肠粘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呈酱色或巧克力色,大肠粘膜可见坏死、有黄色或灰色伪膜。显微镜检查可见猪密螺旋体,每个视野2-3个以上。

5.7猪流行性腹泻与猪坏死性肠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临床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坏死性肠炎的病原为坏死杆菌。该病急性病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同龄的育肥猪,病死率一般低于5%。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最常现)。剖检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位于小肠末端50厘米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可以看到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病变部位回肠内层增厚。

6、防治措施

除了一般性的防治措施以外,应该注意提高产仔舍的温度,一般应该在30℃以上,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预防主要采取疫苗接种的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流行性腹泻组织灭活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使用方法为后海穴接种。被动免疫:于母猪产前20-30天注射3毫升。主动免疫:仔猪10千克以内的每头注射0.5毫升;10-15千克体重,每头注射1毫升;25-50千克每头2毫升;50千克以上的每头3毫升。也可以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促进康复,病猪可每日饮服或灌服口服补液盐溶液(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常水1000毫升),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抗菌增效剂、病毒灵等进行治疗,也可试用康复猪或母猪血清进行注射或口服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