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本世纪初出现在兽医临床上新的疾病代名词。但是,什么是呼吸道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只不过是几种呼吸道疾病或免疫抑制病的混感症,统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至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等,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临床再未发现上述病例单独出现。现今已成为历史。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半规模化猪场的增加,进口猪带来的一些疫病,再加上养殖户对免疫、保健、消毒不重视,呼吸道疾病和一些免疫抑制病,呈散发性扩散传播。如,在2006年“猪无名高热”综合征、2007年变异链球菌病、支原体病等,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影响养猪业最大的杀手或导火索。在每年的疫病流行高峰,疫病高发区的前沿总会有呼吸道疾病的影子。
由于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流行于国内危害最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圆环病毒病(Ⅱ型)、传染性放线菌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支原体(霉型体肺炎)病、链球菌性肺炎、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流感病毒病等。
近半年危害较为严重的是前六种,且混感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较为广泛,因此笔者重点对前六种呼吸道疾病逐一浅析,望广大兽医临床工作者和猪场技术人员参阅借鉴。
1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起特点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只发生呼吸道症状。1995年传入我国。
1.1临床症状表现不一
繁殖母猪:感染后反复出现高热(40℃~41℃),食欲不振,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加速,呈腹式呼吸,偶有呕吐和结膜炎。少数猪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部发绀。35%的妊娠晚期发生流产、早产,此外可出现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有的猪出现四肢麻痹性中枢神经症状。另外,还出现乳汁减少,分娩困难,继发膀胱侧肌炎和重发情等。
仔猪:以2~28日龄仔猪感染后症状最明显,死亡率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大多数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肢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食欲不振,耳朵和躯体末端皮肤发绀。
育肥猪:发病率低,仅为10%左右,初期有轻微呼吸道症状,而后病情加重,除咳嗽,气喘外,普遍出现高热、腹泻、肺炎,还可出现耳部、腹部、尾部和腿部发绀,眼肿胀,结膜炎,血小板减少,排血便,两腿外展等症状。
1.2病理变化
剖检母猪可见肺水肿、膀胱炎、肾盂肾炎、胸腹积液,肺有局部性肺炎灶,充血、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以下颌、股前、肺门淋巴结尤为明显,脾一般不肿大,有时边缘有隆状突起,胃肠道有轻度卡他性炎症,肝脏有弥漫性灰白色病灶。极个别病猪出现肾外形不整。
1.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解剖诊断和流行病学、抗体检测诊断,即可确诊。
1.4防制
做好保健免疫,每年两次注射蓝耳病疫苗(A1株)。经大量临床实验,定期注射蓝耳病疫苗(A1株),免疫保护率在95%以上。
1.5药物治疗
利高尿(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倍量肌注,一日一次,连用4天。
蟾毒素(中药提取物),倍量肌注,一日一次,连用4天。
拌料:黄芪多肽或黄芪聚肽颗粒,按预防量加倍,连用7天,可收到满意效果。为什么蓝耳病属蓝耳病病毒,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文章结论部分详细论述。
2圆环病毒病(Ⅱ型)(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8~13周龄仔猪,其病程由初期消化功能降低到出现食欲不振,被毛无光泽,皮肤苍白或黄染,同时出现呼吸道症状,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逐渐消瘦,股前等体表淋巴结肿大,腹部皮下出现米粒大紫棕色出血点。该病多因PRRSV、PPV、PRV等病毒和细菌以及霉形体和附红体混合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由于混感,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各种各样,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圆环病毒病是由多种疾病混感而发病,但转群、换料、运输等应激也可诱发。对圆环病毒引发的遗传性肌震颤,肾衰型皮炎,由于本节论述的是涉及呼吸道,所以,其他类型不再详述。
2.1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外观灰白色或深浅不一的暗红色,切面外翻多汁,灰白色脑髓样,可见小点状坏死灶,个别周边出血、充血,淋巴结病变复杂多样,多与原发病有关,剖检时应注意分析判定。肺多呈弥漫性间质肺炎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胸腔有多量淡黄色液体,肺浆膜表面有数量不一的纤维蛋白。少则为几束纤细丝线条样,多则为绳索状呈条纹样或片状覆盖于肺的表面和肋胸膜,相互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纤维素连捻的病变。多半有气喘病、蓝耳病、副嗜血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疾病,往往不易判定病变的性质。脾肿大,边缘有丘状突起以及出血性梗死灶,因为脾是多种病原作用结果的综合体,个别也有呈高度肿大弥漫性出血的,约有30%的脾大面积出血坏死灶被机化吸收,仅存1/2或1/3;脾切面出血,坏死灶被机化吸收;脾头和脾尾出血坏死灶被机化吸收;病程较长的病例整个脾脏出血,坏死灶被机化吸收而萎缩,此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至今为止,只有PVV-2感染时方可出现这种特征性病变。
肾不同程度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暗红色或土黄色,表面有弥漫性细小出血点,肾盂有时出现出血点,肾上腺肿大,切面可见皮质部坏死。
心包积液呈淡黄色,有时出现纤维蛋白,少数病例为纤维素性心包炎,右心扩张,心肌变性,心腔积血。
肝胆不同程度变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散在病灶,胆囊大小不一,胆汁浓稠,内有尘埃样残渣。
2.2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淋巴组织,肺肝肾特征性病变和组织学变化,可做出诊断。
2.3防制
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卫生措施,定期做好圆环病毒疫苗注射,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2.4药物治疗
蓝圆生命肽(林可霉素-胸腺肽)每25千克体重一支,黄金液(黄芪多糖等)每25千克体重一支混合注射,一日一次,连用4天。
2.5拌料
黄芪聚肽颗粒、圆环三抗,按常量加倍,连用7天。
笔者在近几年临床中,通过上万头猪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佳。
为什么PVV-2感染时,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本文结论部分详述。
3传染性放线菌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放线菌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菌引起的猪的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胸膜肺炎为特征。本病早称为副溶血嗜血杆菌,为区分与人感染的同一病原微生物,因此,在1983年把他划归放线杆菌属。
3.1临床症状
人工接触性感染的潜伏期为1~7天。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同舍和不同舍个别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5℃以上,沉郁,不食,轻度腹泻、呕吐,呼吸系统无症状,后期高度呼吸困难,成犬坐姿势,张口伸舌,口鼻流出泡沫样淡血色分泌物,心衰,耳鼻四肢呈蓝紫色,24~36小时死亡,个别仔猪不见症状突然死亡,病死率80%~100%。
急性型、亚急性和慢性型,多由前者转归而来,体温由高转到40℃~39.5℃,拒食,呼吸困难,咳嗽或间歇性咳嗽,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常呼吸,这种症状经过几个月,甚至1周,或者治愈或者进一步恶化。在慢性猪群中,常存在隐性感染的猪,一旦有其他病原体(肺炎霉形体、巴氏杆菌等),经呼吸感染时,可使症状加重。
3.2病理变化
患猪流血色鼻液,肺炎病变多发于肺的前下部,而在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支气管周围,常出现周界清晰的出血性突变区或坏死器官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早期病变颇似内毒性休克病变,表现为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和血管内有纤维性血栓形成。
急性型:肺炎多为两侧性,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和膈叶的部分,病灶区有出血坏死灶,紫红色,切面坚实,轮廓清晰,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明显。
亚急性或慢性型:肺部个别发现大的干酪性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间。由于继发,致使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后者常与肋胸膜发生纤维性黏连。膈叶常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周围有较厚的结蒂组织环绕,肺胸膜黏连。
3.3诊断
本病发生突然,传播迅速,伴发高热和严重呼吸困难,死亡率高。死后剖检肺脏和胸膜有特征性的纤维素性、坏死性、出血性肺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以此可作出初步诊断。
3.4鉴别诊断
传染性放线杆菌病臀部有核桃大小对称性潮红色圆形出血斑,死亡率高,而圆环病毒、猪副嗜血杆菌无此症状。
3.5防控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创造良好环境。做好胸膜肺炎灭活菌和亚单位菌免疫注射(注意:此菌对各种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不强,全菌型疫苗只能对细菌细胞产生免疫力,而不能对致病作用的细菌分泌物产生免疫力)。
3.6药物治疗
喘乐(泰乐菌素)每50千克体重一支,一日一次,连用4天;嗜血奇(泰妙菌素-壮观霉素),每30千克体重一支,一日一次,连用4~5天。
拌料:咳喘蛤蟆王(中西辅混剂),按常量加倍,连用7天。笔者近年来用上述药物治疗的猪痊愈屠宰后,经回访纤维素伪膜全部被吸收,与没发病的育肥猪无任何区别。
4链球菌型肺炎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疫病。链球菌属的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其分类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本文论述的是呼吸道疾病,所以笔者就目前流行的九种亚型20个血清型链球菌的一个亚种群链球菌性肺炎进行浅析。
4.1临床症状
链球菌9个亚种20个血清型,发病时不单一出现,而是几个血清型同时出现。临床症状:体温升高,41.5℃~42℃,精神委顿,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腹下有紫红斑,呈稽留热型,流泪磨牙,有浆液状鼻液,呼吸浅而快,个别出现神经症状,耳尖、四肢末端、腹下呈紫红色或出血性红斑、咳嗽等。
4.2病理变化
剖检出现千姿百态的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充血,充满带泡沫液体,鼻黏膜紫红色,充血、出血,肺肿大、水肿、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其中肺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周边出血,脾肿大,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柔软、质脆,脾边缘偶见黑红色出血性梗死灶。心外膜、心耳有弥漫性出血点,左心室瓣膜可出现菜花样敖生物。肾肿大,胸腹腔有多量积液等。
4.3诊断
本病的症状和剖检变化较为复杂,容易与多种病混淆。有经验的临床兽医可根据病情和剖检变化,初步确诊。否则进实验室才能确诊。
4.4治疗
加强管理,做好多价链球菌的免疫注射,定期消毒,将病猪隔离治疗。
4.5药物治疗
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对链球菌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对九个亚种和20个血清型的菌属诊断分辨清楚后选择用药,方可收到较高疗效。
5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肺的浆膜和心包以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道综合征。本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
5.1临床症状
该病多见PRRS等病毒和霉形体感染后的猪场,引起仔猪发病,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人工接种实验潜伏期2~5天。出现体温升高,40℃以上,食欲不佳,精神沉郁,四肢关节出现炎症,可见关节肿大,疼痛,起立困难,一侧性跛行。行走时病猪尖叫,侧卧或颤抖,共济失调,逐渐消瘦,被毛粗乱,起立运动或采食频频咳嗽,咳出气管内的分泌物吞入胃内,鼻孔周围附有脓性分泌物,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腹式呼吸,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可视黏膜发绀,最后因窒息和心衰死亡。
5.2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如股前淋巴结、胸前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肺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胃门淋巴结的切面为灰白色,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及关节浆膜出现纤维素性炎,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浆膜的浆液性或化脓性的纤维蛋白渗出物,外观淡黄色、蛋皮样的薄膜状的伪膜附着在肺胸膜、肋胸膜、心包膜、脾、肝与腹膜、肠以及关节等器官表面,亦有条索状纤维素性膜。一般情况下,肺和心包的纤维素性炎同时存在,而关节部位纤维素性炎缺乏规律性,腕关节和跗关节病变出现频率较多。
5.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剖检为基础,做出初步诊断。注意与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放线杆菌、链球菌、霍乱沙门氏菌、埃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疾病区别。因副猪嗜血杆菌病传入我国才5年,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由于各种菌株致病力和血清型的不同,以及对保护性抗原和毒性因子还缺乏了解,不可能有一种灭活疫苗同时对猪所有的致病菌株产生交叉免疫力。
5.4防制
定期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免疫。
5.5药物治疗
嗜血奇(泰妙菌素-壮观霉素),每25千克/支;黄芪多糖稀释,一天一次,连用7天。
拌料:泰乐菌素,黄芪多肽或70%黄芪聚肽颗粒拌料,按常量加倍,连用7天。
6猪支原体(霉形体肺炎)
猪霉形体肺炎是肺炎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自上世纪70年代,已四次改名,由最初的猪喘气病、地方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改为现在的霉形体肺炎。
特征为咳嗽和气喘。病变一般只限于肺,而以心叶及尖叶肉样或虾肉样,胰样突变最为常见。
6.1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10~16天,主要诊断症状为咳嗽和气喘。急性型: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可达100%。10月龄的吮乳仔猪也可感染。伴有特征性发热或不发热的急性呼吸。一个猪群内急性型的持续时间约3个月,可转化为慢性型。慢性型:病初精神食欲正常,病猪出现咳嗽,次数逐渐增多,尤其早晨活动后和采食后,发生连续咳嗽,如未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而呼吸困难,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困难,急促而用力,严重者张口喘气,此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结膜发绀,怕冷,行走无力,常继发感染巴氏杆菌,体温升高,衰竭而死。
6.2病理变化
急性病例,肺泡肺气肿为特征变化,剖检时两侧肺体高度膨大,被膜紧张,几乎充满整个腹腔,有肋压痕,肺呈灰白色、灰红、橘红色,切面湿润、臌胀,肺泡轮廓清晰可见,挤压可由小支气管流出灰白色泡沫样液体,常伴有间质性水肿、气肿。
慢性病例,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间叶,中间叶和膈叶下部,病变呈对称性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外观似肉样,胰样,甚至虾肉样,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数十倍,切面灰白色。
6.3诊断
根据剖检病变限于肺和胸腔淋巴结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
6.4防制
定期接种猪喘气病疫苗。种猪及怀孕2个月以内的母猪免疫期为8月。
6.5药物治疗
该病最敏感的药物是土霉素系列。附红菌敌(土霉素、蟾蜍等)每30千克体重1支,黄金液每30千克体重1支,混合后肌注,1日1~2次,连用7天。
拌料:70%黄芪聚肽颗粒,倍量拌料,连用7天。笔者经大量的临床实践,收到极好的治疗效果。
7结论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21世纪出现的新的代名词,它有共同的特点,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来年的3月中下旬为高发流行季节,通过几年来的临床治疗和观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也是多种高热病的导火索,临床未发现一例单独发病的病例,100%与链球菌和几种呼吸道疾病共同混感,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同时出现,原始的病理解剖学远不适现代临床的诊断,这也是广大临床兽医工作者最棘手的难题。所以,对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定要细心诊断,剖检诊断一定要按解剖学所述,有四个脏器以上出现病变的方可定为原发病,四个脏器以下出现病理变化的为继发症。依据中兽医“细心诊断,大胆用药”的诊断方略,笔者建议养殖人员,不具备兽医临床资格的人员,切勿做解剖诊断,以免造成误诊,用药见效,停药反弹,说明诊断有误。诊断正确,有的放矢,才能药到病除。猪病的诊断,不适于实验室诊断,科研单位和种猪场除外。这就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否则,由顺症治成逆症,由逆症治成死症,大部分猪场由兽医人员的误诊,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关于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属免疫抑制病,都是有病毒引发的,为什么治疗时不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注射后,不能将病毒杀死。病毒病、免疫抑制病的治疗,必须应用免疫抗体类药物,例如黄芪多糖、胸腺肽等通过机体内源产生干扰素,阻止DNA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在确诊后依据中兽医“急治表,缓治本”的治疗原则,首先要搞清轻重缓急,清楚原发病原体,再治疗继发症。药物治疗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时,同时在拌料时添加一些肽类,如免疫饲料A07(抗菌肽),可以缩短病程,减少用药,4~7天完全可以控制,达到痊愈。诱食加喂型,因梨可止咳平喘,生津止嗽,同时梨含有多种糖,又能增加机体能量,提高内源干扰素的形成,达到增加自体免疫的疗效。笔者在本文治疗部分多次用到肽类拌料。为什么肽可以加快疾病恢复,减少用药,缩短疗程。例如,黄芪多肽,黄芪生用固表,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大补肺中元气,黄芪多糖是黄芪的提取物,并与体内的干扰素结合而形成抗体的坚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尤其是呼吸系统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人与动物体内有多种免疫肽类,近年来有学者将生物肽或合成肽大量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治疗呼吸道疾病和免疫抑制病时,通过对数千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收到了极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请广大兽医界同仁及临床兽医工作者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