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抗菌机理和应用
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又称羟氨苄青霉素,化学名称:(2S,5R,6R)-3,3-二甲基-6-[(R)-(一)-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重要品种。阿莫西林通过和细菌细胞壁内侧膜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s,PBPs)结合,抑制短肽转变成链状结构,使细菌无法合成细胞壁,无细胞壁情况下,细胞不能定型和承受细胞内的高渗透压,引起溶菌,细菌死亡。
阿莫西林为近白色结晶粉,微溶于水,对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作用快而强,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阿莫西林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由于其在单胃动物的吸收比氨苄西林好,组织渗透性强,血药浓度较高,副作用小,故对全身性感染的疗效较好。
阿莫西林作为兽药的开发情况
阿莫西林对胃酸相当稳定,单胃动物内服后74%~92%吸收。胃肠道内容物影响其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程度,故可与饲料同服。同等剂量内服后,阿莫西林血清浓度比氨基比林高1.5倍~3倍。表观分布容积,犬为每千克0.2升。马、牛、山羊、绵羊、犬、猫的半衰期分别为0.66、1.5、1.12、0.77、0.75小时~1.5小时。
《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2005年版)记载了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禽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对氨苄西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等。《兽药质量标准》(2003年版)也记载了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在鸡中的应用,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细菌感染有效,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变形菌属、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阿莫西林注射液可治疗和控制由敏感微生物引起的牛、羊、猪、狗、猫的各种感染,也可用于治疗继发细菌感染。适应症主要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链球菌病、预防母猪产后应激及减少产后感染(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症)的发生。
通过全国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库检索,仅包括阿莫西林制剂的产品已达到2264项获得批准上市。现有的阿莫西林剂型主要包括:粉剂、注射剂,片剂只有4项,这与人中阿莫西林剂型:片剂、针剂、胶囊、咀嚼片、冲剂、糖浆、混悬剂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限制了阿莫西林的广泛应用。现有兽药中阿莫西林不仅剂型单一,而且药物开发所针对的靶标也多是禽类,其他动物相对较少,开发以阿莫西林为主要药效成分、针对更多靶动物的制剂是必需、且非常必要的。
克拉维酸增强阿莫西林抗菌作用的机理、开发情况
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又名棒酸),化学名称 (Z)-(2S,5R)-3-(2-羟亚乙基)-7-氧代-4-氧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钾。克拉维酸由英国Beecham研究室发现,它分离自Streptomycesclavnligerus(一种链霉菌),其结构与青霉素的母核非常相似,它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许多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胺酶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G质粒介导的TEM和V酶、克雷伯氏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脆弱拟杆菌产生的染色体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克拉维酸具有抗酶谱广、细胞通透性好、口服吸收好的特点,且药动学特点与阿莫西林相似,故而一些药厂按一定比例将两药混合制成复方口服制剂,用于敏感菌感染的治疗。克拉维酸的加入使得一些产生β-内酞胺酶的菌株对阿莫西林由耐药而转变为敏感,同时β-内酰胺酶的耐酶性能协同增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