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规模化猪场周间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7  来源:中国畜牧招商网  作者:青青  浏览次数:382

周间管理,就是将生产群母猪按一周生产节律分批次配种、怀孕、分娩、商品猪分批次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猪场实行流水线作业,每个生产环节全进全出。一个年产万头肥猪的养猪场,每周约出场200头肥猪,并有25头母猪配种妊娠,22头母猪(分娩率88%)产仔,22窝仔猪断奶、保育、育成育肥并出售,工艺流程严整,各生产车间能按时完成任务并紧密配合,连续均衡有节奏地生产。同时有效的切断病原微生物在猪场的传播链,并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设施。

下面讨论周间管理模式下的猪舍设计及生产工艺流程(500头生产母猪群为例)

1基本生产参数设定

1.1能繁母猪500头,断奶日龄:28天,母猪分娩率:88%,母猪周转率:2.3窝/年。

1.2母猪繁殖周期:怀孕114天,哺乳28天,母猪非生产日17天,总计159天。

1.3各阶段猪育成头数:年产2.3胎/头;产活仔数11头/胎;0至5周龄育成率95%;转入保育舍10.45头/窝;6~10周龄育成率97%,转入育成育肥舍10头/窝;11~24周龄育成率98%,出栏9.8头/窝;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育成猪9.8×2.3=22.5头。

1.4确定每周配种母猪数:年总产窝数500×2.3=1150窝;全年52周,每周应产窝数1150/52=22窝;每周应配母猪数,按分娩率88%计,则为:22/0.88=25头;故每周应配25头才能保证每周22头母猪受胎。

每个生产环节猪只“全进全出”。每周有25头母猪配种,每周22头母猪进入妊娠车间,22头进入产仔哺育车间,22头母猪产仔,22窝(242头)仔猪哺乳,22窝(230头)保育猪,22窝(220头)育成育肥猪。22窝(216头)育肥猪出栏。

2车间数的确定

一般安排4~5个车间:配种车间、妊娠车间(这两个车间也可合并为一个种猪车间)、产仔哺乳车间、断奶仔猪保育车间和生长肥育车间。

3车间生产栏位及生产单元

3.1配种车间(人工授精)

公猪栏:生产公猪12头,后备公猪4头,共16个单栏,1头/栏,另加2个备用栏,需18个公猪栏。

(自然交配需20头生产公猪,8头后备公猪)

妊娠猪限位栏:每周配母猪25头(设情期受胎率93%),再养4周,需93个限位栏。

后备母猪栏:母猪按30%淘汰率,选留率75%,每周需后备母猪4头(500×30%/75%/52),在养17周(50~120千克),需养后备母猪68头,每栏6头,需12个大栏。

待配母猪栏:待配母猪=生产母猪-(妊娠栏母猪+分娩栏母猪)=500-(93+249+110)=48头,每栏6头,需8个大栏。

3.2妊娠车间

妊娠猪限位栏:配种车间的妊娠母猪经妊娠诊断阳性者进入妊娠车间,设定受胎率93%,每周22头妊娠母猪,在养11.3周(提前一周上产床),每栏一头,需249个限位栏。(忽略5~15周妊娠期的流产率)

3.3产仔哺乳车间

产床数量:母猪在养35天(母猪提前7天进入产仔车间,哺乳28天),断奶后仔猪留栏7天,空圈消毒7天。产床利用7周,需要7个单元,22产床/单元,1头/产床,需产床154个。

3.4断奶仔猪保育车间

保育栏数量:保育猪再养35天,空圈消毒7天,保育栏利用6周,需要6个单元,22栏/单元,1窝/栏,需保育栏132个。

3.5育成肥育车间

育成育肥栏数量:育成育肥猪在养14周(设定育肥猪24周出栏),空圈消毒1周,育成育肥栏利用15周, 需要15个单元,22栏/单元,1窝/栏,需育成育肥栏330栏,如果采用每栏两窝,则栏数减半(165栏),每栏面积加倍。

4生产车间栏位面积

4.1单个生产栏位推荐面积

公猪栏(半漏缝地面): 3.0×2.4=7.2平方米; 妊娠栏(半漏缝地面): 2.1×0.6=1.26平方米;分娩栏(高床): 1.8×2.2=3.96平方米,两个产仔栏共用一个仔猪保温区;保育栏(高床): 2.0×3.0=6.0平方米(10头/栏,0.6平方米/头);生长肥育栏(半漏缝地面):12平方米/栏, 每栏10头,每头1.2平方米(如两窝合并,则栏数减半,面积加倍);后备及待配母猪栏:(半漏缝地面):11平方米/栏,每栏6头,每头1.8平方米。

4.2生产车间栏位面积

妊娠母猪限位栏:342×1.26=431平方米;产床:154×3.96=610平方米;保育床:132×6=792平方米;育成育肥:330×12=3960平方米;后备母猪:12×11=132平方米;待配母猪:8×11=88平方米;公猪:18×7.2=130平方米;合计:6143平方米。

5猪舍分布及猪场面积

实施周间管理的猪场,全进全出流程主要安排在分娩舍,保育舍及育成育肥舍,重点在分娩舍和保育舍。以下是按周间管理模式设计的猪舍建筑流程(500头生产母猪)。

妊娠舍:3幢;分娩舍:7幢;保育舍:6幢;育肥舍:15幢;后备母猪,待配母猪及配种舍:1幢;公猪舍(包括采精室):1幢。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育肥猪0.8~1.0平方米计算。

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12~0.15平方米计算。

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4.0平方米或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计算。猪场建筑物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建筑物实际面积占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数)为20~35%。猪舍跨度以9~12米为宜,每幢猪舍纵向的间距7~9米,端墙间距10~12米,猪舍墙与围墙间距不低于10米。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置,各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各功能区之间的间距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围墙隔开。

6母猪同期发情

猪场周间管理要求全年保持均衡的配种和产仔,必须做到各群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为此,必须对猪的繁殖进行有效控制。目前一般采用控制仔猪断奶的时间以达到发情同期化。通常母猪在断奶后5~8天发情,而仔猪断奶时间有较大的变动范围,约3~6周,这样可使产仔相差不到3周的一群母猪,通过调整断奶早晚时间,以达到同期发情,如发情头数不足,可由后备母猪补充。

另外,利用激素来控制和调整母猪发情周期在生产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促性腺激素复合物PG-600诱使母猪和青年母猪发情。

7标准化猪群

规模化猪场的标准化猪群是实现高效率养猪的基础,工厂化养猪实施周间管理,生产工艺流水线操作,全进全出,生产的特点是连续性,均衡性和节律性,在流水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必须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与繁殖的工艺技术,使猪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这种生产流程需要一个标准化猪群,即主要经济性状一致化的猪群。猪群标准化是通过建立繁育体系,亲本选择和选育,杂交组合试验和配合力测定等措施,使猪群每一个体都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且整齐,稳定和规格一致。

8猪场记录体系

猪场要做到持续有效的全进全出流程,建立完整,准确的记录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记录内容有如下方面:猪舍存栏记录:记录各生产车间猪群的变动及存栏情况,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育肥舍存栏记录,一般有日报、周报、月报等。为了方便统计分析,以上记录一般根据猪场生产节律而设计,猪场实施周间管理模式,一般设计成周报形式;配种记录;分娩记录;母猪繁殖记录;母猪分群记录;后备母猪培育记录;猪场销售及采购记录。

通过对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每个生产节律猪群的生产成绩及猪场整体生产经营状况。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