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黑龙江省鸡东县接连下了几场雨,气温较低,环境潮湿。黄某此时共地面平养雏鹅2000只,为防止地面潮湿,每天在原铺的稻壳上面再铺一层,雏鹅1~4日龄时基本正常,5日龄时突然发病,到求诊时已陆续死亡50余只。
临床症状 病雏鹅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食欲废绝,腹泻,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白色,有的带有血色,腿软,不愿走动,呆立一隅,缩颈闭眼,个别眼结膜发炎,流泪,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气,体温升高,饮水增加,食后头颈左右甩动,常从口腔内流出少量黏性分泌物,仔细听可听到气管罗音,驱赶时走路蹒跚,共济失调,后期摇头,角弓反张,全身痉挛,在抽搐中死亡。
剖检变化 经剖检,死雏鹅及临死的病雏鹅气管有黏液,肺部有粟粒大至绿豆大的灰白色结节,切开结节见有层次的结构,有的肺部和气囊可见到绒球状的呈放射状的菌丝体。肝脏肿大,有大小不等的黄色或灰白色斑点,有细小的坏死灶,肝脏颜色较淡,有的呈黄色,有的呈灰白色。肝有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大,脾肿大呈暗红色,胰脏有坏死灶,肠黏膜充血、出血呈卡他性肠炎表现,有点状或块状出血。大多数卵黄吸收不好,甚至卵黄凝固。
实验室诊断 取肺部病变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20%的氢氧化钾溶液1滴混匀,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典型的霉菌、大量的霉菌孢子,菌丝排列呈放射状。无菌采取肝部病料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直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
确诊 用手触摸其垫料可感觉发热,并且垫料一直未清理,这样容易引起垫料发霉。
依据实地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化验进行综合分析,可确诊为雏鹅霉菌中毒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
防治措施 立即清除垫料,消毒栏舍及地面后更换新的干净垫料。用环丙沙星原粉饮水,每克环丙沙星原粉对水3公斤,每天饮2次,连饮3天。也可用1∶2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连饮3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通风和消毒。在日常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粉,给雏鹅增加营养,增强其抗病、抗应激的能力。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第二天雏鹅的死亡数仅为12只,第三天便停止死亡,逐渐康复。
小结 在潮湿的环境下,霉菌极易滋长,因此,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和卫生消毒,保持室内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垫料。严禁使用发霉的垫料。鹅沙门氏菌病主要危害雏鹅,在缺乏维生素、营养低下、潮湿、低温条件下,雏鹅的死亡率更高。鹅群拥挤,环境污染、潮湿,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不良,长途运输等各种并发感染的诱因也能引起沙门氏菌内源性感染,并造成流行。平时应定期在雏鹅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以预防一些细菌性疫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