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20  来源:中国兽医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1

1 发病情况 我市一养鸡场2005年1月8日出雏3 000只当地土鸡。采用的免疫程序是鸡新城疫Ⅳ系弱毒冻干苗10日龄、28日龄饮水和鸡法氏囊弱毒冻干苗14日龄、30日龄饮水。雏鸡于35日龄开始出现拉稀、打呼噜症状,夜间更为明显。粪便呈白色、黄白色,并出现死亡。先后用痢特灵、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菌性药物及添加营养性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42日龄时,雏鸡表现张嘴呼吸、肿颈、发出气管啰音,有的鼻流黏液,头、眼水肿,发出特殊的嘶哑叫声,每天死亡50~60只。发病率为75%,病死率为65%。

2 剖检病变 病鸡消瘦,肛门周围有白色或黄白色粪便污染。肾、脾脏均肿大2~3倍。呈灰白色斑驳的花肾,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充满白色尿酸盐。气管呈现明显出血,内有较多黏液,肺出血或瘀血,有的喉头、鼻腔有淡黄色黏液,气囊混浊。肝周炎,腹膜炎,有的呈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水肿,个别心包积液,心尖有出血点。小肠黏膜充血、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3 实验室检验 (1)无菌取心血、肝、脾等病料抹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多数单个散在,也有成对连接。(2)取病

死鸡的肝、脾、心血、气囊上的干酪样物等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经37℃ 24 h培养。普通琼脂培养基:透明圆形边缘整齐的菌落,钩取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两端钝圆的阴性小杆菌。麦康凯培养基:红色菌落,挑取该菌落纯化后作生化鉴定,结果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一致,确定为大肠杆菌。(3)取24 h纯培养物,腹腔注射小鼠,0.2 ml/只(菌数2×105个),18 h内全部死亡;注射20日龄雏鸡4只,在12 h内全部死亡。从两种死亡的实验动物心血中均回收到接种菌。(4)药敏试验用纸片法进行。以抑菌圈直径20 mm以上为极敏;15~20 mm为高敏;10~14 mm为中敏;10 mm以下为不敏,结果如下: 氟哌酸、氯霉素极敏;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高敏;痢特灵、四环素、链霉素、土霉

素中敏;新诺明、麦迪霉素、洁霉素、青霉素等不敏感。(5)病毒分离无菌取气管研磨制成1∶10悬液加双抗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0.2 ml/胚,置37℃孵化。弃24 h前死亡胚,36 h收胚,再取收获的尿囊液盲传1代后测血凝价。血凝价测定方法:取尿囊液与等量的1%胰酶混匀置37℃作用3 h后用微量法测病毒的血凝价(HA),同时对不经胰酶处理的尿囊液测其血凝价。结果,不经胰酶处理其血凝价为0,经胰酶处理的其血凝价为24,由此判定该分离病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6)取9日龄鸡胚20枚,10枚于尿囊腔接种第5代胚液分离物,每胚接种0.1 ml;孵育6 h后再接种B1系新城疫病毒,每胚接种0.1 ml,10枚对照胚仅接种B1系新城疫病毒。均置37℃孵化48 h,经冷蛋后逐个收获鸡胚尿囊液,并分别测定其血凝效价。结果试验组80%的鸡胚尿囊液血凝价在1∶20以下,而对照组全部鸡胚尿囊液血凝价均在1∶40以上。这种干扰是特异的。根据病毒干扰试验的结果,证明病料分离物中有传染性肾型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

根据以上综合检查,可确诊该鸡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合并大肠杆菌感染。

4 治疗 (1)对发病鸡群用传支H52滴鼻点眼。免疫2天后死亡鸡只数量增加,到第7天基本没有死亡,其间共死亡雏鸡700余只。(2)按治疗剂量氟哌酸拌料,庆大霉素饮水,连用5天。第6天改为新霉素拌料,卡那霉素饮水,连用5天。每次用药的同时,在饮水中加超强多维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用药效果。加强舍内外消毒。(3)同时采用以下中药治疗5天:黄连5 g,白头翁5 g,穿心莲4 g,苍术3 g,党参3 g,白术3 g,紫河车1 g(此方为200只雏鸡用量)。经以上治疗1周后,鸡群稳定。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