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九里区某个体养殖户饲养肉仔鸡500余只,2005年5月低至6月初仔鸡35日龄时开始发病,并出现死亡。当地兽医诊断为鸡球虫病,采用氯苯胍口服,同时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但经3天治疗未见任何效果,反而出现鸡大量死亡。第4天到我校动物医院求治已死亡48只。经了解发病情况,分析临床症状,剖检病、死鸡观察到典型病变,并最终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肉仔鸡组织滴虫和鸡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整个鸡群精神委顿,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低头缩颈,离群呆立,畏寒怕冷,下痢,粪便黄白或暗绿色,有的便中带血或排血便。最显著的症状是患鸡鸡冠及肉髯呈蓝紫色。死鸡都在发病后2~3天衰竭而亡。剖检病鸡(6只)及死鸡(4只)都发现明显病变。
2 剖检病理变化 单侧或双侧盲肠高度肿胀,肠内充实、坚硬,外观似香肠状。肠黏膜充血、出血,有溃疡灶,剥离后仅剩下很薄的浆膜面。剪开肠壁,内容物成为一条干酪样蕊子,主要由纤维素性渗出物和粪便混合而成。将其作一横断切面,切面呈同心圆状,中间是黑红色的凝血块,外周是灰白色或灰黄色的业已变干的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肝脏表面有一层黄白的纤维蛋白附着物,大部分肝脏肿大,表面形成大小不一、中间凹陷、边缘稍隆起的溃疡灶,约有小纽扣般大。这些溃疡灶有的分布于整个肝表面,有的零星排列。死亡鸡当中有肝脏与胸膜(2只)、胃肠(1只)、心脏(1只)粘连。在所有10只鸡中有3只(两只病鸡,一只死鸡)心包膜增厚,心包腔积液、浑浊,心包膜与心外膜不易剥离。
3 实验室诊断
3.1 显微镜检查 采集病鸡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镜检仅见少量球虫卵囊;刮取盲肠病变部位,镜检未见球虫卵囊;取病鸡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40℃)稀释,制成悬滴标本,在400倍光镜下观察,看到呈钟摆式来回活泼运动的带有一鞭毛的原虫。取病变肝脏、心包作触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可见有散在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3.2 分离培养 病鸡心脏采血,用MH肉汤(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培养细菌后,划线接种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上海医学化验试剂厂生产),37℃恒温培养24 h后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的菌落。菌落再纯培养后选取5株单个典型菌落用液体石蜡覆盖保存备用做药敏试验。
3.3 生化试验 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产酸产气,不产生H2S,吲哚试验阳性,VP试验阳性。
3.4 动物实验 将纯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以0.2 ml/只腹腔注射小鼠5只。结果发现36 h后5只小鼠相继死亡,取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所得结果与前面相同。
3.5 药敏试验 对5个菌株分别用氨苄青霉素、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康、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康高敏;强力霉素中敏;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
4 治疗
(1)加强饲养管理。打扫鸡舍,清除粪便,铲除 地表土,并撒上生石灰,治疗前 后更换了垫料。对饮水和食槽彻底消毒,由地面育雏改为笼上育雏。使用电解多维拌料,以 增强肉仔鸡的抵抗力。
(2)带鸡消毒。使用蓝光消毒剂(北京康牧兽药厂生产),A+B液等 量混合,静置2~5 min后,1∶800倍稀释带鸡消毒,每天2次,连用3天。
(3)甲硝达唑(灭 滴灵),按150~400 mg/kg体重,拌料混饲,连用5天。
(4)0.1 g痢特灵片研细后倒入 纱布袋中,再置于500 ml冷开水中溶解,让雏鸡自饮。对不能饮水的病鸡,采用去掉针头的 5 ml注射器吸取投喂,0.5 ml/只。此法1日3次,连用3天,然后停药2天,再用3天。
( 5) 氟苯康100 g,兑水200 kg,1日2次,连用3~5天。通过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死亡逐渐停 止,7天后病情得到控制,未见肉鸡发病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