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PCVD)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疫病。该病1991年在加拿大首次报道,随后在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北爱尔兰、日本、德国、中国等国陆续发生,特别是2005年后在北美暴发流行以来,PCV2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
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知脊椎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病毒粒子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76 kb。PCV包括PCVl和PCV2两种基因型。PCVl分离自污染的PK-15细胞,对猪无致病性,但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及猪源细胞系。PCV2分离自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除引发仔猪PMWS外,还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肠炎等疾病,同时也是引发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原之一。世界范围内PCV2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毒株间同源性大于96%,但毒力差异显著,PCV2毒株变异、毒力增强与当前该病流行的相关性已是各国学者的重要议题。
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人们已将PCVD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疾病。相关PCV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加拿大猪群阳性率达83.2%,美国阳性率约80%,欧洲部分国家阳性率也在75%以上。我国自2000年报道和明确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以来,各地区陆续报道,流行范围已波及全国。目前,该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但人们对PCV2可能尚未完全认识。本文系统统计分析我国关于PCVD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110余篇,检测方法限定血清学检测(ELISA法)和病原学检测(PCR法),涉及规模猪场1 326个、检测样本37 657份,进一步明确了PCV2在我国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以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PCVD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方面的依据。
l我国各地区PCV2感染状况
目前除个别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PCV2感染的相关报道。统计分析2002-2007年我国关于PCVD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结果发现猪场阳性率为58.75%(779/1 326),猪群阳性率为38.47%(14 487/37 657)。各地区猪群感染情况有所不同(图1),其中安徽14.81%(48/324)、厂东22.40%(757/3 380)、吉林25.00%(25/100)、海南28.65%(365/1 274)、福建30.45%(1 156/3 796)、山东31.27%(526/1 682)、陕西34.92%(249/713)、辽宁35.33%(106/300)、江苏37.15%(175/471)、湖北37.25%(1 282/3 442)、贵州37.27%(755/2 026)、广西38.33%(248/647)、云南38.39%(754/1 964)、内蒙古39.56%(72/182)、四川41.04%(165/402)、河南42.34%(1 526/3 604)、上海46.25%(963/2 082)、湖南46.41%(71/153)、黑龙江47.18%(134/284)、甘肃48.29%(1 525/3 158)、青海49.61%(378/762)、北京53.58%(1 004/1 874)、浙江53.79%(930/1 729)、河北63.76%(454/712)、其它地区平均31.55%(819/2 596)。以上结果表明,PCV2感染在我国各地已广泛存在,猪群感染率高,阳性猪场多。
2我国PCV2感染逐年变化规律
自2000年郎洪武等首次报道我国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以来,国内已有百余篇血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报告。经统计分析发现(图2),2004--2006年,我国PCV2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年为32.05%(2 397/7 478),2005年为37.88%(4 584/12 100),2006年增至39.10%(4 365/1 1 164),2007年略降为36.31%(403/1 1 10)。阳性率逐年上升可能与PCV2毒株变异、毒力增强和猪的流通增加有关,也可能与仔猪早期断奶、饲养密度过大、混群饲养及免疫刺激等饲养和管理措施的改变有关。
2006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兽医诊断实验室(ISU—VDL)统计美国历年临床PCVD检测病例,其中2002年发病率为历年最高,2004年下降后又逐年攀升。与之相比,我国PCVD流行变化趋势也具有相似情况,2002年PCV2血清学阳性率也为近年最高(51.50%,2 567/4 984),2004年下降后逐年上升。北美2005年后PCVD暴发流行,而我国2006年则暴发了猪“高热综合征”,同期PCV2在我国的阳性率达到39.10%(4 365/11 164),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值。由此可见,PCV2感染可能与猪“高热综合征”的暴发流行密切相关,但其扮演的角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不同生长阶段猪感染情况
猪是PCV2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统计分析我国猪群不同生长阶段PCV2感染的情况发现,哺乳仔猪阳性率最低为4.35%(27/621),保育猪40.28%(2 659/6 602),肥育猪41.85%(642/1 534),后备猪31.09%(443/1 425),公猪和母猪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3,04%(96/181)和50.12%(3 649/7 280)。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Cunningham等对加拿大的PCV2感染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发现猪群平均阳性率为83.2%,其中种猪群阳性率最高,公猪群和母猪群均在98%以上。我国学者郎洪武等、刘道新等、王忠田等也分别报道过种猪群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中,种猪群的高阳性率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由于PCVD主要发生在保育或肥育阶段,种猪感染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因此人们通常容易忽视种猪群带毒的情况。实际上,虽然对猪PCV2感染后持续带毒时间尚未有明确报道,但猪只感染后可能持续带毒和不断排毒,从而导致PCV2在猪场内的循环传播,说明感染的种猪群可能是猪场中PCV2最主要的传染源。PCV2可经口腔、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或精液传播。种猪群带毒导致猪场感染压力上升,仔猪可能在出生后或哺乳后期或断奶前就发生早期感染,并在保育或肥育阶段发生PCVD。保育期阳性率的骤然升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后备猪的带毒情况,在不严格的引种过程中可能会将该病引入猪场。因此,要加强对种猪的管理,控制好疫病传染源,才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Page_Split$4 PCV2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PCV2单独感染的情况较为少见,通常为混合感染。Engle等对美国l01个猪场中PMWS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PMWS阳性样本中最普遍的混合感染为蓝耳病病毒(72%)、猪肺炎支原体(69%)、猪链球菌(69%)和猪流感病毒(55%)。我国学者陈义祥等调查显示,圆环病毒2型(PCV2)与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混合感染的病料占57.73%,其中与PRRSV混合感染比例最高,约51.85%。近年我国有关PCV2混合感染的调查多限于病毒病,本文主要针对病毒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做了统计,结果发现PCV2与PRRSV的二重感染最为严重,约50.27%,该结果与国内外报道趋势相一致(表1)。截至目前,流行病学和试验数据表明,单独的PCV2感染并不能足以引起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却可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混合感染的普遍性可能与PCV2感染导致免疫抑制有关,感染猪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加,T细胞(主要是CD4+)和B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低密度的未成熟粒细胞,导致免疫抑制。由于PCVD发病猪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能力,必然出现严重的继发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的侵袭。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可导致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主要包括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及猪肺炎支原体(MH)等。最近研究表明,PCV2常见于MH感染的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区域,且MH可促进PCV2的感染。另有研究发现,在PRDC的临床病例中常见MH与PCV2混合感染,而不一定有PRRSV或SIV的存在。本文虽未对我国PCV2和MH混合感染调查,但该现象可能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需要加以重视,同时针对支原体肺炎做好预防免疫。另外,在选择支原体肺炎疫苗过程中也要注意油佐剂激发PCV2复制的现象。
5 结语
PCVD已成为全球性的疾病,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尤其受到关注。该病在我国的阳性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流行范围广、各生长阶段猪感染严重、混合感染突出等特点,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研发的圆环病毒疫苗主要种类有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梅里亚的CIRCOVAC@),PCVl一PCV2嵌合病毒灭活疫苗(富道的Suvaxyn@PCV2)以及猪圆环病毒病(PCVD)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疫病。该病1991年在加拿大首次报道,随后在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北爱尔兰、日本、德国、中国等国陆续发生,特别是2005年后在北美暴发流行以来,PCV2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
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知脊椎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病毒粒子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76 kb。PCV包括PCVl和PCV2两种基因型。PCVl分离自污染的PK-15细胞,对猪无致病性,但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及猪源细胞系。PCV2分离自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除引发仔猪PMWS外,还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肠炎等疾病,同时也是引发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原之一。世界范围内PCV2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毒株间同源性大于96%,但毒力差异显著,PCV2毒株变异、毒力增强与当前该病流行的相关性已是各国学者的重要议题。
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人们已将PCVD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疾病。相关PCV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加拿大猪群阳性率达83.2%,美国阳性率约80%,欧洲部分国家阳性率也在75%以上。我国自2000年报道和明确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以来,各地区陆续报道,流行范围已波及全国。目前,该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但人们对PCV2可能尚未完全认识。本文系统统计分析我国关于PCVD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110余篇,检测方法限定血清学检测(ELISA法)和病原学检测(PCR法),涉及规模猪场1 326个、检测样本37 657份,进一步明确了PCV2在我国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以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PCVD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方面的依据。
l我国各地区PCV2感染状况
目前除个别地区外,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PCV2感染的相关报道。统计分析2002-2007年我国关于PCVD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包括病原学和血清学),结果发现猪场阳性率为58.75%(779/1 326),猪群阳性率为38.47%(14 487/37 657)。各地区猪群感染情况有所不同(图1),其中安徽14.81%(48/324)、厂东22.40%(757/3 380)、吉林25.00%(25/100)、海南28.65%(365/1 274)、福建30.45%(1 156/3 796)、山东31.27%(526/1 682)、陕西34.92%(249/713)、辽宁35.33%(106/300)、江苏37.15%(175/471)、湖北37.25%(1 282/3 442)、贵州37.27%(755/2 026)、广西38.33%(248/647)、云南38.39%(754/1 964)、内蒙古39.56%(72/182)、四川41.04%(165/402)、河南42.34%(1 526/3 604)、上海46.25%(963/2 082)、湖南46.41%(71/153)、黑龙江47.18%(134/284)、甘肃48.29%(1 525/3 158)、青海49.61%(378/762)、北京53.58%(1 004/1 874)、浙江53.79%(930/1 729)、河北63.76%(454/712)、其它地区平均31.55%(819/2 596)。以上结果表明,PCV2感染在我国各地已广泛存在,猪群感染率高,阳性猪场多。
2我国PCV2感染逐年变化规律
自2000年郎洪武等首次报道我国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以来,国内已有百余篇血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报告。经统计分析发现(图2),2004--2006年,我国PCV2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4年为32.05%(2 397/7 478),2005年为37.88%(4 584/12 100),2006年增至39.10%(4 365/1 1 164),2007年略降为36.31%(403/1 1 10)。阳性率逐年上升可能与PCV2毒株变异、毒力增强和猪的流通增加有关,也可能与仔猪早期断奶、饲养密度过大、混群饲养及免疫刺激等饲养和管理措施的改变有关。
2006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兽医诊断实验室(ISU—VDL)统计美国历年临床PCVD检测病例,其中2002年发病率为历年最高,2004年下降后又逐年攀升。与之相比,我国PCVD流行变化趋势也具有相似情况,2002年PCV2血清学阳性率也为近年最高(51.50%,2 567/4 984),2004年下降后逐年上升。北美2005年后PCVD暴发流行,而我国2006年则暴发了猪“高热综合征”,同期PCV2在我国的阳性率达到39.10%(4 365/11 164),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值。由此可见,PCV2感染可能与猪“高热综合征”的暴发流行密切相关,但其扮演的角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不同生长阶段猪感染情况
猪是PCV2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统计分析我国猪群不同生长阶段PCV2感染的情况发现,哺乳仔猪阳性率最低为4.35%(27/621),保育猪40.28%(2 659/6 602),肥育猪41.85%(642/1 534),后备猪31.09%(443/1 425),公猪和母猪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3,04%(96/181)和50.12%(3 649/7 280)。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Cunningham等对加拿大的PCV2感染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发现猪群平均阳性率为83.2%,其中种猪群阳性率最高,公猪群和母猪群均在98%以上。我国学者郎洪武等、刘道新等、王忠田等也分别报道过种猪群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中,种猪群的高阳性率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由于PCVD主要发生在保育或肥育阶段,种猪感染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因此人们通常容易忽视种猪群带毒的情况。实际上,虽然对猪PCV2感染后持续带毒时间尚未有明确报道,但猪只感染后可能持续带毒和不断排毒,从而导致PCV2在猪场内的循环传播,说明感染的种猪群可能是猪场中PCV2最主要的传染源。PCV2可经口腔、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或精液传播。种猪群带毒导致猪场感染压力上升,仔猪可能在出生后或哺乳后期或断奶前就发生早期感染,并在保育或肥育阶段发生PCVD。保育期阳性率的骤然升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后备猪的带毒情况,在不严格的引种过程中可能会将该病引入猪场。因此,要加强对种猪的管理,控制好疫病传染源,才能更好地防控疫病。
$Page_Split$4 PCV2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在实际生产中,PCV2单独感染的情况较为少见,通常为混合感染。Engle等对美国l01个猪场中PMWS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PMWS阳性样本中最普遍的混合感染为蓝耳病病毒(72%)、猪肺炎支原体(69%)、猪链球菌(69%)和猪流感病毒(55%)。我国学者陈义祥等调查显示,圆环病毒2型(PCV2)与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感病毒(SIV)混合感染的病料占57.73%,其中与PRRSV混合感染比例最高,约51.85%。近年我国有关PCV2混合感染的调查多限于病毒病,本文主要针对病毒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做了统计,结果发现PCV2与PRRSV的二重感染最为严重,约50.27%,该结果与国内外报道趋势相一致(表1)。截至目前,流行病学和试验数据表明,单独的PCV2感染并不能足以引起疾病的临床表现,但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却可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混合感染的普遍性可能与PCV2感染导致免疫抑制有关,感染猪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加,T细胞(主要是CD4+)和B细胞数量减少,并出现低密度的未成熟粒细胞,导致免疫抑制。由于PCVD发病猪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能力,必然出现严重的继发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的侵袭。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可导致猪群发生免疫抑制的病原主要包括猪瘟病毒(CSFV)、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及猪肺炎支原体(MH)等。最近研究表明,PCV2常见于MH感染的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区域,且MH可促进PCV2的感染。另有研究发现,在PRDC的临床病例中常见MH与PCV2混合感染,而不一定有PRRSV或SIV的存在。本文虽未对我国PCV2和MH混合感染调查,但该现象可能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需要加以重视,同时针对支原体肺炎做好预防免疫。另外,在选择支原体肺炎疫苗过程中也要注意油佐剂激发PCV2复制的现象。
5 结语
PCVD已成为全球性的疾病,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上尤其受到关注。该病在我国的阳性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流行范围广、各生长阶段猪感染严重、混合感染突出等特点,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研发的圆环病毒疫苗主要种类有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梅里亚的CIRCOVAC@),PCVl一PCV2嵌合病毒灭活疫苗(富道的Suvaxyn@PCV2)以及杆状病毒表达多肽PCV2基因工程疫苗(勃林格的CircoFLEX@和英特威的Porcilis@PCV),其中Suvaxyn@PCV2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了完整许可证的疫苗。
由于我国尚无注册的圆环病毒疫苗及国产的商品化猪圆环病毒病疫苗,预防该病存在一定困难。可通过综合防制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全进全出、减少应激等),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引种、检疫、隔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做好猪群基础病的免疫接种(包括CSF、PRRS、PR和MPS等),实施合理的药物保健及治疗等进行防治。要谨慎使用自家苗免疫。虽然一些猪场采用自家疫苗进行免疫,对PCVD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应该认识到自家苗的不足,除非迫不得已才可使用。此外,要特别关注矿物油佐剂疫苗,尤其是众所周知的MH疫苗油佐剂激发PCV2复制的问题。
总之,在PCVD的防治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找关键,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PCVD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杆状病毒表达多肽PCV2基因工程疫苗(勃林格的CircoFLEX@和英特威的Porcilis@PCV),其中Suvaxyn@PCV2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了完整许可证的疫苗。
由于我国尚无注册的圆环病毒疫苗及国产的商品化猪圆环病毒病疫苗,预防该病存在一定困难。可通过综合防制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全进全出、减少应激等),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引种、检疫、隔离、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做好猪群基础病的免疫接种(包括CSF、PRRS、PR和MPS等),实施合理的药物保健及治疗等进行防治。要谨慎使用自家苗免疫。虽然一些猪场采用自家疫苗进行免疫,对PCVD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应该认识到自家苗的不足,除非迫不得已才可使用。此外,要特别关注矿物油佐剂疫苗,尤其是众所周知的MH疫苗油佐剂激发PCV2复制的问题。
总之,在PCVD的防治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找关键,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PCVD带来的威胁和损失。